顧春月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目前,在職業類學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學習問題就是學生的語數外等基礎課水平較差,導致學生對這些功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煩。在各基礎課中,中職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而言更差一些。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學習缺乏動力,因此,他們學習被動,依賴老師,老師教一點,他們學一點,不懂的東西也不會主動去弄明白。長此以往,學生不會拼讀單詞,詞匯遺忘快,語法知識模糊,英語課堂死氣沉沉,導致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英語成績差,使學生更加提不起學習英語的興趣,這種惡性循環使中職生英語學習的動機越來越弱,更談不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盡管我國的自主學習研究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并且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針對英語課堂操作層面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研究較少,實證性研究更少。在已有研究對象中,多為大學生和中小學生,針對中職學生開展的自主學習實證研究較少。因此,筆者就如何激發中職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教學實驗研究。
本研究試圖探討以下三個假設:(1)組間競賽課堂教學模式能否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2)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否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否對學習成績有促進作用。
本次實驗研究選用筆者工作單位,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9 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兩個平行班:09 計算機網絡技術1班,09 計算機網絡技術2 班作為實驗對象。網絡技術專業是我校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的專業,相對而言,學生素質較高,對學習的興趣高一些,學習狀態也比較穩定,條件基本適合本次實驗研究。
在兩個班級中,09 計算機網絡技術1 班定為實驗班,在2012年2 月至2012 年6 月的英語教學中運用組間競賽課堂教學模式;09 計算機網絡技術2 班定為對照班,在同期教學中運用傳統教學方法。
第一階段:前測階段(2012 年2 月)
實驗前在兩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和考試。本問卷采用華東師范大學龐維國(2003)編制的“學習自主性量表測驗題本”,但作者考慮到中職校有限的英語課時、中職生有限的做題耐心及英語學科的特點,從整套測試題本113 道題目中選出30 個題目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英語考試卷的題型與公共英語二級的題型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自主聽力選擇材料和聽力設備,在實驗過程中聽力教學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因此,測試卷中的聽力部分由翻譯替代。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翻譯(包括中譯英和英譯中)、改錯和作文。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及盡最大可能調動全部學生的考試積極性,試卷難度低于公共英語二級難度。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2012 年3 月~6 月)
小組的建立: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由4 人組成一小組,全班分成12 個學習小組,各小組有上游同學一名,下游同學一名,中游同學兩名,由每組上游同學擔任組長,負責分配組內任務,組織開展課堂小組活動并記錄每節課的本組得分。小組間英語平均水平基本相同,借助小組評估手段促進組間的競爭。
組間競賽活動的開展:從實驗開始至結束的4 個月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每節課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間競賽,競賽內容包括課前復習、課堂活動、課外活動的組織。每兩周一個單元授課結束后再進行一次專項競賽。專項組間競賽包括詞匯競賽、口語競賽、閱讀競賽、聽力競賽。
組間競賽活動的評估:為了保證小組競賽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實驗中采用小組評估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從小組的參與度、語言準確度、語言流利程度、語言有效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評估。每節課滿分10 分,課堂表現當堂宣布,每月匯總一次各小組得分,評出優勝組,同時將最后結果與平時成績、期中,期末卷面成績相結合,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
第三階段:后測階段(2012 年6 月底)
為了調查實驗的有效性,在學期末也就是實驗結束時,對所有的研究對象再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和英語測試。后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實驗班在實施教學實驗后,在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成績方面與對照班相比發生的變化。
根據問卷調查和英語考試,通過持續了一個學期的實驗研究,有以下主要發現:
(1)實施組間競賽課堂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班在進行了一學期的組間競賽訓練后,與對照班相比,擁有更強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實驗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組間競賽,在小組活動中,小組把課堂及課后任務相對平等地分配到每一個小組成員,因此,學生在小組中很難將自己“隱藏”起來,組間競賽這種手段督促、引導著學生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這種課堂模式對學生學習自主性起到了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事實上,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感覺到實驗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氛圍明顯好于對照班,實驗班的課堂紀律大有改善,要學的學生多了,會學的學生也多了,英語學習興趣明顯增強,學生逐漸從被動地學向主動要求學轉變。然而,從實驗中也發現,組間競賽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因人而異的。
(2)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習成績有促進作用。隨著組間競賽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實驗班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隨著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實驗班學生的整體英語成績進步明顯,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數是實驗前的兩倍,實驗后,班級中也沒有出現考試分數低于30 分的學生,學生的英語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多少與學習成績進步的多少不成正比。
總之,實施組間競賽課堂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本次研究的發現為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些啟示:
(1)職業學校學生英語學習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而英語學習是一種很復雜的認知發展過程。只有學生自己對外部的知識進行加工才能最終得以吸收,這種知識的建構不可能由他人替代,只有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得以實現。既然組間競賽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對于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來說,應該進一步加強英語教學中“教”與“學”的研究。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由被動式和接受式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滿足感,營造有利于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學會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
(2)對于中職學校來說,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長期、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過程。因此,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應該遵循以下的步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然后向半自主學習轉變,最后實現完全的自主學習。
[1]華維芬.試論外語學習動機與學習者自主[J].外語研究,2009(01).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裴娣娜.發展性教學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4]王篤勤.小組合作學習行動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