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職業技術學校)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與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音樂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質之一。中職幼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將從事幼兒教育,因此,她們的音樂素養也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強化中職幼師的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提高幼師的音樂教學能力,更好地滿足孩子全面發展的需求。
在樂理、視唱練耳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節奏、視唱等方面的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中職幼師應該通過教學掌握豐富的樂理知識,為未來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我們中職幼師的錄取生源大部分來自各鄉鎮、團場等地方的初中畢業生與往屆畢業生。其中的大多數中學并不重視音樂教育,將音樂課程視為無關緊要的課程,部分學校根本沒有開設音樂課程,部分學校即使開設了音樂課程,課時也非常少,而且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單一的歌曲教唱模式,并未包含音樂樂理、音樂欣賞等方面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中職幼師生源的音樂基礎知識幾乎處于空白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需要對其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當前,中職幼師所采用的專業教材是按照三年的教學標準進行編寫的,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中職幼師專業的學生需要進行見習與實習培訓,在校學習的時間基本上是兩年。同時,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每周的課時為兩節,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三年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樂理、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積極參與的原則,注重學生的興趣及個性,通過相應的教學設計將樂理、視唱練耳教學轉變成為學生積極參與的音樂活動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自發學習。興趣是人類大腦調動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動力,是人自發表現出來的一種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靈活、創新的教學形式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學習環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組學習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方式,例如在視唱訓練的過程中,讓小組圍成一個圓圈,使大家能夠互相聽到對方的視唱聲音,從而發揮帶動作用與監督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樂理、視唱練耳教學的效果。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與表現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音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樂理、視唱練耳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音樂欣賞的相關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樂理、視唱練耳的相關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進行了解與掌握。例如,在拍子與節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國標舞,讓學生依據自己所掌握的樂理知識,對音樂中拍子的類型、強、弱進行區分;也可由教師彈奏或者演唱歌曲,讓學生在這些律動中發現學習的樂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樂理、視唱練耳的相關知識。
理解與掌握知識并不意味著知識已經屬于自己,而是要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中,只有實現學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識。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是音樂教學中最基礎的課程,同時也是在其他課程中得以貫穿與運用的基礎課程。因此,學生要將樂理、視唱練耳的相關知識在聲樂課、舞蹈課、鍵盤課等專業課程中進行運用,對聲樂課中歌曲音準、節奏與需要表達的強弱情感準確把握,對舞蹈中的節奏、步伐與律動進行完美展現,對鍵盤學習中的讀譜、視奏、樂句分析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是中職幼師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不斷地總結與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未來幼師的綜合素質。
[1]鄭志龍.巴斯蒂安教學理念在中職鋼琴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4(87):81-82.
[2]喻婭锜.新課程下的初中(中職)樂理知識教學探討[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74):173.
[3]張秀蘭.提高中職幼教專業樂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探究[J].黃河之聲,2011(8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