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矯正
(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
羅伯特·米爾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綜合了行為主義心理學、信息加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的思想,形成了理論兼顧實踐的、先進的學習教學論。加涅在1965 年和1974 年分別出版了《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和《教學設計原理》兩本著作,用于解釋學習的過程和現象,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設計原理和技術。加涅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類型創設不同的學習的內部條件并相應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教學設計原理》P15)。根據這一基本原理,地理課堂板書作為學習的重要外部條件之一,其設計過程必須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堂學習目標的類型;另一方面是如何設計支配學生學習和記憶的有效的外部條件—板書。
書寫于黑板上的文字和表格等,稱之為板書;繪制的地圖、統計類和示意圖等稱之為板圖;簡單描繪的素描畫和簡筆畫等稱之為板畫。以上三類均屬教學媒體形式,在中學地理學科教育中也稱之為三板,即廣義上的板書。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技術被引入教學系統中,電子板書融入板書的范疇,取代了地理課堂傳統三板的部分作用,并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飛速發展。教師在進行課堂板書設計的過程中,應關注的是如何結合學生學習的內部條件,為學生創造最合理的外部條件。本文將嘗試應用加涅的學習和教學論原理,探究體現地理三維學習目標的板書設計原理。
地理課堂的學習目標中,針對未知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基本知識的學習是學生最基礎,也是重要的學習目標之一。在三維目標分類中,其屬于知識目標;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中,其屬于智慧技能。加涅認為,智慧技能按照其復雜程度可以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等亞類,學習的結果是遞進的發展。
首先,任何新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特別是地理課堂中涉及的許多事物和現象,學生難以從實際生活中獲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僅依靠教材的文字、圖表以及教師的言語難以使學生獲得全面、客觀的辨別和判斷,這便要求教師在進行板書媒體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代電子板書中的圖像和視頻能直觀地真實地展現地理事物的全貌和地理現象發生的全過程。適時創造和利用視覺刺激這一學習外部條件,可使學生對事物的辨別更準確,對概念的理解更快速,對知識的記憶更牢固,從而使課堂學習更為有效。
其次,此類板書媒體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對即將學習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等知識進行客觀的認識。因此電子板書設計需具備真實性原則,不能隨意堆砌。換句話說,即無論是圖像或視頻的選擇,均不以其是否精美、具有震撼力等等為依據,而只需真實。如課堂中采用電影中使用過特效的、虛擬的電影場景是不恰當的。只有客觀反映地理事物和現象本質的媒體才能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習啟蒙的外部條件,避免因為過度夸張而使學生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再次,概念的學習是基于對圖像或視頻觀察過程中,歸納此類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共同屬性,并升華為具有客觀規律的認知。因此選擇突出體現地理事物和現象本質的媒體,能讓學生快速而準確的獲得應有的認知。
最后,板書媒體不僅僅在內容上需要選擇,在時間上的展現設計同樣重要。辨別、概念和規則是智慧技能的初始階段,因此圖像和視頻類板書的使用通常置于某一新知識的學習初始階段。錯誤的順序易導致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紊亂,且這種事件的表象難以被教師所覺察,卻會使課堂效率急劇下降。
三維課程目標并非孤立存在,各類目標之間存在著有機、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過程和方法目標不能單獨實現,要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的達成為載體才可完成。過程和方法目標在加涅理論中稱之為認知策略。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常依賴于其本身的預期目的和過往的經驗。例如,完成某道課堂習題時,有學生選擇利用互聯網搜索答案。這種方法的使用,若僅僅對于獲得這道習題的答案這一目的而言,并無任何不妥,而且可能是該學生能使用的最高效而且準確的方法,但這明顯不是教師展示此習題的目的。教師的目的是以原有的知識為鋪墊,希望學生學習使用正確的地理思維,嘗試解決提出的地理問題。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使用清晰的線索引導學生運用教師預設的方法顯得異常重要,也只有這樣才能達成課前制訂的過程和方法目標。仍然以上述案例為例,教師可將最終的大問題分解成難度層次逐漸遞增的若干小問題,由此搭構學習的階梯。學生每次思考僅需一次小跨越,其完成這一過程使用的方法若能優越于過往的其他體驗,將促使學生下意識地做出選擇,從而達到教師設計習題的目的。課堂中線索的給予,即小問題的提出,經常是通過教師板書體現。
不同的板書類型對地理思維方法的引導作用差異明顯。如,區域分布圖類板書適合體現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思維導圖類板書易于引導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表格類板書常應用于突出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差異比較,訓練差異性思維;統計圖類板書可用于表達兩種地理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關性,創建整體性思維等。根據不同課堂過程和方法目標選擇適合的板書類型對學生學習加以引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著重考慮的教學策略,它對學生達到目標的效率是顯而易見的。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相當于加涅理論中的態度,態度是所有學習目標的前提條件。如果學生對某學科缺乏興趣,且無意志力的支持,其學習就容易感覺厭煩,導致效率低下,以致難以獲得應有的學習效果。最有效的達成態度目標的方法是學生對榜樣的模仿,這也是最普遍的態度學習過程。
教師榜樣感染力的建立,除了依賴課堂中的言行舉止外,還依賴于教學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地理課堂中板書的書寫及板圖和板畫的繪制。據教學觀察,教師在地理課堂上以優美的書法和精致的板圖、板畫進行教學,明顯可以吸引學生的高度注意力,并使學生產生對該教師崇拜的心理。當學生認可教師后,會將這種態度轉移到其所教授的學科中,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筆記多是模仿教師的板書進行記錄。教師常利用課堂板書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并提供給學生作為課后復習資料。設計此類板書時,應該注意到知識體系不僅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還需體現知識點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在長期抄錄的過程中,將不自覺地滲透了教師意圖傳遞的地理思維。同時,教師進行板書設計的過程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也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相應的學習態度。
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為學生構建有利于學習的外部條件,而板書是教學活動有機的組成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當然,板書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本文僅僅是利用加涅的學習理論對地理課堂板書設計進行闡釋,從中尋找創設學習最優外部條件的方式。
R·M·加涅,W·W·韋杰,K·G·戈勒斯,等.教學設計原理[M].5 版.王小明,龐維國,陳保華,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