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禮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第三中學)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同時,在確保高效歷史課堂獲得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全面培養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素質教育下的歷史課堂應該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自主地走進歷史課堂活動中,同時也確保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凸顯學生在歷史課堂的主體性進行論述,以確保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先學后教是相對于先教后學模式而言的,該模式的最大亮點就是在課的開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見,該模式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高效、自主歷史課堂的實現也有著密切聯系。本文以先學后教模式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中為例進行論述。
先學: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即: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時間及意義等等。引導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將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我。比如,有學生提出:一國兩制與社會主義思想是違背的嗎?還有學生提出:一國兩制是最好的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方法嗎?等等。接著,組織學生進入到當堂練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當堂練環節:
1.“一國兩制”構想出臺的歷史背景包括(多選)()
A.歷史原因造成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的存在
B.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
C.不斷發展的中國已經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實力
D.由于歷史原因,三地的情況比較復雜
2.中國領導人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構想要解決的問題是( )
A.收復香港問題 B.收復澳門問題
C.統一臺灣問題 D.如何加大開放的力度
……
分析評價學生的自主練習效果,并從中找到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點,然后將先學環節以及本環節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自主歸納總結。
后教:該環節是在結束先學和當堂練環節之后進行的,該環節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要針對上述環節中的問題以及本節課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點撥,以保障本節課的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從上述環節可以看出,先學后教模式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而且還能在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也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小組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獨立思考、互相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進而逐步構建以生為本的歷史課堂。
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更為了提高本節課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辛亥革命”的成功還是失敗進行討論,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克服學生的片面思維,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問題,進而在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的歷史素養得到大幅度提高。
歷史作為一門文科,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該學科的方式就是死記硬背,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但是事實上,死記硬背并不能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不能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發展。尤其是在習題糾錯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就是選擇背答案,嚴重不利于歷史課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有意識地在自主糾錯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確保學生在互相糾錯、自主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1765年哈格里夫斯制造出“珍妮紡紗機”,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投入使用。這些成果出現在 (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 B.工業革命時期
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
該題是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中考歷史試題中的選擇題,在糾錯活動中,我們要分析該題考查的知識,即:“蒸汽時代”的到來以及各選項時期的出現時間等,這些都需要學生自主分析,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題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相信學生,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主體”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以保障歷史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實現。
翟紹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J].中學課程資源,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