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新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中學)
在化學教學中,要制作有吸引力的課件,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吃透教材的同時,還要與生物、物理等關聯學科串聯起來,并且將一些化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生活現象聯系起來,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充實而又有吸引力。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并且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利用圖片、視頻、影像等教學資料來輔助教學,從而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有賴于化學教師的精心培養和細心呵護,只要我們每堂化學課都能精心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挖掘出一些化學趣味因素,從而使化學課堂高潮迭起,妙趣橫生,就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習化學繁難枯燥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
有了具有吸引力的課件,還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項重要教學方法,通過對于相關問題情境的創設,提出問題,使教學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講到“分子性質”這一課時,可以結合生活當中的實際現象提出問題:白酒灑在地上,為什么可以在空中就能夠聞到酒精的味道?桂花開,為什么不在樹下就可以聞到清新的味道?等。此類問題一提出,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大腦皮層有一種較為強烈的持續刺激,有助于學生對于學習熱情的激發、思維的活躍、記憶的加深。
一節好的化學課不是一講到底,也不是一問到底,精講巧問,處理好提問的節奏,安排好提問的時間距離,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和問題零距離接觸,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更透。在提問時,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或者參與到小組活動中,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更要注意所提的問題不能過于空洞,也不能過于狹窄,既不能讓學生覺得無從下手,也不能過于簡單,使提問失去意義。
在提問時,教師還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提問不要給學生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語氣平緩一些,態度和藹一些,提問后讓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再回答。如果學生回答有誤,不要責備,更不要諷刺挖苦,允許學生出錯。如果學生暫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及時鼓勵,讓他別著急,好好想一想。這樣,學生才會敢說敢做,才能正確回答。在提問時,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自己的回答,讓每個學生都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化學知識易懂難記,學生邊學習邊記憶,但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能記住的知識很少,于是我就采取一些記憶技巧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實驗記憶法。實驗留給學生的印象最深刻。通過氧氣與木炭、鎂等物質的燃燒實驗,可以記憶氧氣與這些物質反應時的現象;通過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可以知道比較活潑的金屬與稀酸反應都有氣體產生……
2.按一定順序記憶法。學生在描述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如能從學習第一種單質——氧氣時,就按照色、嗅、味、觸、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等來講授物理性質,就可以幫助學生自然地形成一個觀察、描述物質的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這樣學生可以記憶得更加深刻。
3.聯字記憶法。有些化學知識單獨記憶是難以記住的,把相關內容聯在一起,編成一句話或幾句話,就容易記住了。
4.順口溜記憶法。在教學化合價后先讓學生記住“鉀、鈉、銀、氫,鈣、鎂、鋇、鋅”這8種元素的化合價,再記其他元素的化合價。運用這樣的順口溜,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完整地記憶這些化學知識了。
5.歸納記憶法。我把課本中氫氣、一氧化碳、碳的還原性實驗及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檢驗方法等歸納到一起復習;將化學式前面的數字、元素符號右下角、右上角、正上方的數字放在一起加以區別。這樣就可以將這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通過歸納比較讓學生記清楚。
初中化學教材里有很多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探究實驗、家庭小實驗,教材中設計這些實驗有很多功能,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1.提示法。有的實驗學生無從下手,或實驗時觀察現象不夠全面,這時給學生一些小提示,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觀察蠟燭及點燃蠟燭時的各種現象,要想全面、準確地記錄實驗現象,學生有一定難度。這時,可提示學生按顏色、狀態、構造及蠟燭燃燒各個階段的現象來觀察、記錄。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做到系統、全面、深入地觀察和描述。
2.成果展示法。教材中要求學生做一個簡易凈水器,可要求學生將他們的成果進行展示。對于制作不夠規范的,與他們一起分析,并進行規范化制作。對于做工精細、制作規范的,將他們的成果進行展示的同時,還要積極予以表揚。
3.競賽法。有的時候,我將實驗內容設置為競賽題。這類題目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解答,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有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4.演講法。教師布置實驗后,為防止學生走過場,可以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抽簽,當場演講。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做實驗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我們的化學教學也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化學知識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從而培養學習興趣。
1.學生每天都生活在現實中,我們可以讓他們在身邊找出化學問題,如鐵生銹、呼出氣體和吸入空氣成分比較、廢舊電池等都是很好的化學資源。實際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化學,我們要注意引導,把化學知識融入生活中,滿足學生需求,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在生活中應用化學。學是為了用,一旦學生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他們的那種優越感、自豪感會激勵他們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學生能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價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自然會增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精練的語言能贏得學生的欣賞。有時候學生喜歡某個學科,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學科的教師。如果教師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上課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高,課堂氣氛也會更加活躍,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把枯燥的課堂學習變為一種美的享受。因此,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化學學科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結合化學課的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以情趣導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化學教學心理學認為:教師應該設法使學生在化學學習前處于對知識的“饑餓狀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熱情。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和好勝心理。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把枯燥的化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從而引發其產生進取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情感教育的激勵功能對化學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功效。教師要在激勵、喚醒、鼓舞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意志。
[1]劉賢林.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2(06).
[2]林月紅.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3]郭玉文.淺談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6).
[4]李業孔.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