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江
(重慶市南川區水江中學校)
在新課程標準之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進行素質教育。拓展訓練自被我國教育界采納以來,產生了一些效果。如何在課堂中更好地使用拓展訓練,成為體育教師所思考的事情。
拓展訓練最初是在德國興起的,傳至我國,被一部分教師學習并不是很久遠的事情,且應用的范圍并不是很廣泛。拓展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分組,通過共同完成特別設置的、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項目,在訓練中,得到素質上的提升、能力上的進步的一種教學活動。
拓展訓練要求學生在進行訓練時,要專注投入,挑戰自己的極限,通過自我的挑戰得到進步,同時要求團隊合作,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在訓練中,更要求學生的自我提升,教師的作用反而被弱化。
體育拓展訓練在設置時,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樂于參與。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體育訓練中這一點尤為重要,沒有足夠的趣味性,青少年參與起來就不會做到全情投入,反而興趣缺乏,最終使訓練達不到目的。
拓展訓練要有其難度和強度,才能夠讓學生在訓練中發掘出自我的潛力。在設置時,尤其要注意青少年的身心狀態,根據其心理承受能力與身體素質設置難度適中的項目。不至于太簡單達不到效果,也不能太過困難無法完成。
在體育教學中的拓展度,也要注重其教育性。在體育教學中,融合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毅力的塑造、組織力的增強、體育運動的技巧學習等。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上課時除了知識的教授之外,還要注重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在拓展訓練中,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全面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個人素質。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學模式重復枯燥、教學形勢化并且效率低。課堂上大多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強度低、趣味少而且學生的投入度少。拓展教學的引入,則可以使體育課堂的效率高起來,學生通過進行趣味性并有挑戰性的拓展訓練項目,投入到活動中來,全面地發動自己的智力與身體機能,最終使課堂45分鐘每一分鐘都是精彩并有意義的。
綜上可以了解到,拓展訓練很好地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它是一種革新式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豐富以往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使體育教學變得十分精彩。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可以適當引入拓展訓練項目。
[1]周冰.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缺失及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04).
[2]張菊光.拓展訓練引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