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湖北省公安縣埠河鎮埠河初級中學)
英語是一門以讀、說、聽、寫為基本內容的實踐型學科,使學生置身于英語學習的模擬練習和真實交際的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英語素養,提升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催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形成自主學習的強勁驅動力,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創造積極的外部客觀條件。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已久,但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掣肘,初中英語課堂“填鴨式”教學的痕跡還很明顯,學生被動學習情況仍然占據主體地位,“要我學”的意味仍然很沉重。鑒于此,通過長期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創設生活化的會話環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突破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大力加強英語學習環境塑造,如,布置英語型的專業化教室,可以采用張貼英語標語,設置英語畫刊、畫報資料閱覽角,以強化實物英語名稱的識記為切入點,在學生主要活動空間營造一種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此外,還可以對學生日常交流進行適當包裝,鼓勵學生用英語會話,借助視頻或圖片資料,創設英語看圖說話情境,設置多種角色,挑選學生飾演,讓學生在故事演藝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感。為了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環境的可觀性,還可適當引入競賽形式,將英語元素充盈學生的思維創新和想象拓展中,為學生學習英語架構一個自省、自修、自成的平臺。
英語學習是以日常熟練運用為基本目標的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傳統灌輸和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時,要著重加強英語運用能力的訓練。在進行過程性訓練時,要注意訓練形式的知識性、趣味性和靈活性,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與訓練效果。如,在訓練學生造句能力時,教師提問:“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en you grow up?”學生根據自己意愿作出回答:“I will go to beijing/Nanjing.”教師可根據學生作答,繼續提問:“Why?”通過專項訓練,學生對常規英語掌握夯實了,能適應各種不同語境的變化,從而切實提高了英語運用能力。
總之,提升初中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必須從生活實景出發,根據學生需要,創設與教學相匹配的藝術性生活化情境,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英語學習平臺,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融會貫通,增強知識的系統化,使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在“潤物細無聲”中潛滋暗長。
劉靜.淺談初中英語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讀與寫,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