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賓
(贊皇縣龍門中學)
美術和想象不分家。美術是在現有生活的基礎上,融入想象,而后形成的藝術。從想象的層面來說,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孩子的想象力遠比成人豐富。所以,在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我除了少量理論講解外,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上,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八年級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聯系作品《大刀門神》《哭泣的女人》《發怒的風景》等,引導學生試著分析繪畫者的構思,如何將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或特征展現在畫作上,以及為什么要選取這些素材,以這樣的方式展現。尤其是《發怒的風景》這幅作品,熱情的線條和色彩以及其中所表現出來的瘋狂情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
美術課通俗來說,主要活動就是畫畫。而兩個重復的“畫”字,也體現了“畫”的重要性。因此,美術教師必須讓學生動手畫出來。否則,不管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多么多姿多彩,呈現各種流派藝術,只要學生沒動手畫,那所有的教學努力都是白費的。
在實際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勇敢畫出來,積極表達。在我的美術課堂上,要求學生依照范本“照葫蘆畫瓢”的事情從來不會發生。我會先讓學生體驗,摸摸所畫物體的形狀、構造以及材質,回想所要表達情感在某時某刻的心理活動等等,然后下筆。在畫的過程中,也會不時地停下筆,摸摸,想想,之后再繼續。這樣,學生在親自動手中,反復嘗試練習,并融入了真情實感,畫畫的技能才會不斷提高。
小學階段,學生有旺盛的好奇心,他們對知識的渴求程度是驚人的,而且接納速度就像海綿吸水那樣快捷。教師選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既容易達成,也重要且必要。
在我的教學中,從來沒有拘泥于一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有時,我會將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帶到教室,如異形臺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并進行討論;有時,我會在多媒體上播放一段視頻,或是讓學生聽一段激昂的音樂,讓學生畫出從中聽到、看到的東西;有時,美術課恰逢其他班級上體育課,我就讓學生圍在窗臺,觀察運動中人物的形體、神態等。我始終堅信,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教學方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總之,美術是藝術,也是生活,學生有了美術細胞,有了美術洞察能力、鑒賞能力,能更好地面對生活,體會生活的美。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05.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