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開龍
(江西省吉安縣第二中學)
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與黨和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密不可分。中國的教育質量從整體上來說現已進入了比較好的發展態勢。不論是在硬件上還是在軟件上都是今非昔比,國民受教育程度、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在某些學科的教育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就我從教10多年的音樂教育來說吧。
目前音樂教學質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重應試”“輕素質”“教法陳”“觀念舊”等。這是我國目前鄉村音樂教育存在的現狀。要真正改變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上不去的現狀,我個人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真正把素質教育提上議事日程。在教育體制改革上,要著力健全音樂素質教育相關的管理、監督、評價、考核制度。為鄉村中小學校提供最基本的教育教學設備及器材。讓音樂老師也像其他科目教師一樣走出去培訓、學習、交流。雖然有互聯網,但是農村的教育信息還是沒有大城市的現場教育信息新穎、生動、快捷、更有成效。
音樂教學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為什么很多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呢?我覺得主要是我們音樂老師的創新性教學還做得不夠,有的老師只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傳授而忽視了音樂教育的核心——審美教育。
音樂內容是否科學這涉及音樂教材的編寫問題,現在有的教科書的內容不合時宜,不合實際,教材應該不斷更新。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使音樂內容宜人(適宜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宜時(具有時代氣息)、宜地(具有本地方的民族特色及風格),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能單獨抽幾個學生或一兩個班級參加音樂的考核。比如,音樂的評價方面就包括教師評價(對學生的情感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學生自主評價、考試評價、社會評價等。
由于音樂不是高考科目,因此,音樂等在大眾的心里一直處于弱勢地位。有些中小學校,領導為了學校的升學率,音樂“開課不上課”“時而被擠占”的現象時有發生。買了樂器不用或少用,有的只是應付上級檢查。
首先,領導的音樂教育觀念要變。就像有的學校重視音樂、體育一樣,每天定時定量鍛煉半小時,唱歌10分鐘。相反有的學校抓得死死的,整天只是讓學生坐在教室學習,反倒成績考得不是很理想。如果能注重勞逸結合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師的音樂教育觀念要變。音樂教師要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做一個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及“一專多能”的綜合型音樂教師。
再次,高校的音樂教育觀念要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老師能從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中找出教學的突破口,一切音樂知識能在通俗歌曲的教學中迎刃而解。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應該適當地滲透中外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的內容及教學理念和方法。教育部在制訂《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時也明確提出教科書應“兼顧傳統與現代、經典與一般、中華音樂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有機結合”。通俗音樂、流行音樂的特點是:具有時代氣息,簡單易學,易于傳唱,且貼近生活現實。我們可以有選擇性地去欣賞和教學。
音樂教育是國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直扮演著獨特的美育教育功能,對青少年想象力、審美力、創新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功能。既然音樂教育越來越占據其應有的一席之地、獨特之地,那我們國家、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就要一起想辦法改變體制、觀念、方法。只有上下意志統一、意義目標明確、站在統一戰線上,才能使國民素質教育中的音樂素質教育有質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