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陜西省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
作文不同于數理化,那些或符號、或公式、或圖形的推倒、演算是虛擬的,都是概念層面上的整合,作文則不然。作文是生活給它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場景,提供了方方面面可以寫的素材。當作文紙上流淌著文字的時候,內心一定充盈著對某一現象、某一經歷別樣的積累、思考和感悟。然而這些都是理想化的寫作狀態?,F實中,如果沒有應試以及語文教師強行規定文題,學生是很難自覺自愿進行寫作創作的。體驗式作文教學則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要一味地給學生布置文題,讓學生寫成作文。可以給學生多留一些時間,讓作文題目在學生腦子中有一個整合的時間。比如,寫母親,雖然這個形象學生非常熟悉,但是往往熟視無睹,當提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并不能表述出非常有特點的事件和情感。這時,教師不妨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的母親,思考自己的母親有什么獨特的地方,思考母愛的表達有什么特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這個形象有一些成熟的思考和體悟。有了這樣的事例和情感積淀以后,寫成作文往往就變得相對簡單。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他們的生活體驗進行整合。體驗式作文并不是要呆板地在寫作初期,一定要進行某種體驗,筆者認為,每天的生活本身就是體驗。整個初中生活,其實是人生中很大的一個體驗環境,在初中校園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發生很多事情甚至學生本人也有一個心智的成長。這些都是體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龐雜的生活瑣事進行加工。其步驟是:(1)指導學生將生活事件按主題分類,如,表現同學情、師生情的,學習生活艱苦又快樂的,心靈成長的等等。當學生的生活有了條理,在面對不同作文話題時,才能有效地提取出來,才能做到最起碼的文題相符。(2)指導學生將不同種類的生活事件進行細致加工。有生活素材只能保證文章能寫下去,文章質量如何取決于素材如何展現。教師應該在作文課上指導學生運用細節描寫、修辭、表達方式將看似平常的人和事打造成精美的文章素材。只有如此,學生的日常體驗才能變成真正的寫作素材,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事件本身和瞬間即逝的想法感動。
體驗式作文,打破了作文寫作中“言之無物”“胡編亂造”的瓶頸,讓作文教學不要成為中學語文中令人頭疼的教學話題,體驗式作文教學同時還能教會學生多觀察生活,多充盈學生的情感,實現生命中的自我關照和回歸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