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玲
(內蒙古海拉爾鐵路第三中學)
在新世紀的今天,一個以科技為先、以人為本的時代里,教育的前瞻性已日趨明顯。我們美術也呼喚著新的表現手段和形式,多媒體輔助教學就順應了時代的需要,逐步走進了課堂。在一般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為了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繪畫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素質,教師通常采用范畫、投影、放錄像等手段,但這些教學手段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局限和不足。而多媒體電腦技術的高科技圖形處理技術,綜合了它們相應的功能,建立了信息連接,在教學時空運用、交互的視覺效果和手段操作的便捷等方面,彌補了不足。下面我就多媒體技術運用平面設計教學談幾點體會。
以往向學生展示的都是教師留下的上屆甚至幾屆學生的作品,由于是一人教授的難免風格上缺少變化;作品形式單一;表現方法簡單,對于啟發學生思維效果不明顯。而網絡可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按教師提供的網址可看到很多種類型不同風格的同齡人及更高層次的作品。
例如,在講解二方連續紋樣圖案制作時,課前先準備好課件,儲存在計算機里。教學一開始,先打開儲存,播放圖案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很清楚地理解圖案的作用和地位。接著播放用電腦動畫的方法制作的課件——《二方連續紋樣》。在設定的時間到了以后,首先出現一幅單獨紋樣,在點擊后,這個單獨紋樣會連續不斷地向左或上下重復延伸,很自然演示出二方連續紋樣和制作方法,其步驟為:確定骨架形式→設計單獨紋樣→復制畫稿→上色完成。
運用多媒體教學,除了可將抽象的說教變為形象的展示外,同時對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發展也有一定幫助。如,初中美術教材第一冊第四課《墻報設計》一課,依據教材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組課件。
我展示了一組裝飾美術和普通的宋體美術字用于生活中的范例。各種絢麗多彩、圖文并茂的字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很快地在教師“喜歡哪種字體?”的即興提問中明白了裝飾美術字和普通美術字的特點及運用場合。緊接著在展示有動畫效果的墻報作品后,我讓學生思考墻報設計所需材料、工具及方法,同時配上一段教師示范的錄像(錄像可以網上下載)。課上只需點擊播放,演示重點過程。如果像以往當堂示范,所花時間會很長,而且學生也不一定會看清楚。而在多媒體展示過程中學生大部分時間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小聲交流,然后我通過一系列幻燈片展示,讓學生邊看邊設計墻報,邊思考要領。
美術字的書寫與平時學生寫字的習慣不完全相同,要想讓學生在45分鐘內掌握美術字的書寫,就要講、練、演相互結合。利用Flash演示字的結構直觀明了,學生注意力集中不覺枯燥容易記憶。
美術當中的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在初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學習,而平面構成又是其他過程的基礎。平面構成設計的訓練可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繪畫語言,使學生的繪畫作品更具有創造性,再加上它本身是設計的基礎學科。因此,平面構成設計課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顯得更為重要。
在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出學生作品的幻燈片,優點是可加入各種動畫效果,并且能插入背景音樂,這樣的作品演示比傳統的演示方法更顯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從直觀的平面構成設計中體會美,從而在思維上產生一種對它的興趣,使學生更會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要有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通過圖片、文字及現實生活的觀察認識到,在造型藝術中,有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它們構成形體變化的基礎,這就是形態方面的色彩、肌理、大小、形態等。多媒體教學的好處是,從聲音、圖像等多方面,共同進行教學活動,并且短時間內,使學生欣賞到比以往數量多的圖片,這樣,不僅課堂效率提高了,而且學生多種感官的調動使其注意力相對集中,對它們進行分析,抓住它們不同的視覺特征所形成的美感,以及形成這些美感的規律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并不需要熟練的技巧,但需有某種程度的感性自由。自由是創造性成長的前提,而多媒體的教學應用給予學生的自由,勝過目前我們所掌握的任何教學形式。從教學中發現初中生利用多媒體進行平面設計,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在創作中,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規律、構成的形式美后,就能獲得一種輕松感和自由感,然后用自己的思維、情感創造出新穎、獨特的抽象圖案。
總之,在信息高速發展的21世紀,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求知欲的提高,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已經適應不了現代化教學形式了。教師自身要提高,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教學效率,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