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壽春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學)
管理一個班級,班主任總會碰到一些“后進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往往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但卻收效甚微。我常常看到很多教師在面對這些“后進生”時要么束手無策,要么不管不問。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痛心。我痛心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后進生并非真的一無是處,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說的那樣:“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只是沒有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本可以變得優秀的學生卻永遠地貼上后進生的標簽,因而有可能毀掉一個學生的一生。現我就結合這幾年的班主任和教師工作經歷,談談我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的幾個妙招。
《學記》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由于后進生在集體或家庭中常處于孤立、被歧視的地位,因此,他們的心理問題是其轉優的最大障礙。所以,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只有以真摯、強烈的情感走進后進生的心靈深處,與后進生進行真誠的溝通,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總是以真實的感情投入,公平對待他們,尊重他們,不歧視、不放棄,真心為他們著想,以對他們未來負責的態度與之進行情感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中受到感化。這種以情化人的教育法,不僅可以觸及后進生的心靈,而且還能加深師生感情,從而引導他們輕松地糾正錯誤,進而實現“轉優”。
有些后進生表面上很囂張,內心卻充滿自卑,這也是他們成為后進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在轉化后進生時,應該從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入手,而消除自卑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所以,采用激發自信的辦法,是可以讓后進生走出自卑陰影的。
為了幫助后進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在組織教學時,我一方面根據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編排課堂教學結構,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基礎性、典型性試題,讓后進生在課堂上能夠聽得懂,會做題,學有所得;另一方面,通過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去辯論和討論,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討論的氛圍中逐漸找到自我,贏得尊重和信任,進而克服自卑感,恢復學習自信心。同時,我堅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善于發現并放大后進生的優點和閃光點,讓他們也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并在激勵中找回自信,從而實現“轉優”。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有著神奇的驅動作用。很多后進生成績之所以不理想,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學習效率低,成績暫時不理想,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如果能夠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而加以抗拒。所以,實現“轉優”,關鍵是激發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和后進生交流的時候,需要放棄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家長、同學了解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從他們的興趣入手,把他們的興趣同未來的擇業理想和現在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進行教育。如有學生對電腦游戲感興趣,我就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發展方向定為軟件程序員,引導他們認識到,只要自己現在合理分配好時間,認真上好課,完成作業,就可以在將來學習有關軟件編程方面的專業,從事游戲編程方面的職業,這樣把愛好和職業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這種以興趣為切入口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往往比傳統苦口婆心的說教更有效果,也更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可見,決定命運的根本是習慣。后進生缺乏的就是良好的習慣。所以,要實現后進生“轉優”,根本是習慣養成教育。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后進生形成良好習慣的。
在班級管理中,我選擇以抓學生行為習慣為突破口,狠抓學生的儀容儀表、遲到、早退、上課講話等不良學習行為,對違反班級紀律要求的學生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服教育,從細節處督促后進生增強紀律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堂筆記和適當練習對于幫助記憶、理解知識要點和鞏固所學內容意義重大。在教學中,我一方面對班級后進生提出上課必須做筆記的要求,并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記筆記的方法指導。同時,通過定期檢查的方式,促使他們養成做筆記、定期整理知識脈絡的習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晚自習時間,對于所教內容進行隨堂訓練和課堂小測驗,并為班級中的后進生量身打造訓練試題,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基礎性試題,從而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心,養成自覺訓練的好習慣。
后進生之所以成績暫時不夠理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通過個別談話激勵、主題班會等方式,幫助后進生明確未來的擇業理想、奮斗方向,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近期和長遠的發展目標,用目標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同時,我又通過優秀學生學習交流會方式,傳授后進生科學學習方法,讓他們通過科學、高效的學習提高成績,增強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教育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只有創建家校協同管理的有效機制,才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合力。
在后進生轉化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創建班級家長QQ群、飛信群等方式,搭建家校協同管理平臺。借助這一平臺,我既可以把班級動態、學生表現、教師要求等內容告知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學校基本情況,從而有效地配合學校搞好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況,方便我全面了解學生在校和在家的情況,進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并且,我還利用這一平臺,讓家長們在群內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彼此相互借鑒,從而達到科學教育孩子的目的。通過家校協同管理,家長與教師加強了聯系,調動了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是實現后進生“轉優”的有效機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耐心,多拿出一點時間和精力,就一定能夠“淘盡黃沙始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