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一中)
我作為農村初級中學的一名體育教師,至今已從教整整20年。在這短短的20年里,我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踏實肯干,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有許多學生現在也走上了體育教學崗位。我積極參加各種教學培訓,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教改和教學研究活動,先后數次參加了體育賽課和公開課活動。所以我很好地見證了我國體育課堂改革的前身和現狀。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分析一下體育教學中的得失以及今后體育教學的走向。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實際就是“傳習式”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又分為兩種:(1)以學生體質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直延續了幾十年,它強調體育課應以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為主。當時頒布了中小學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以這個標準為指導,每年抽5項對每年對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進行測查和考試考評,這5項包括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等最基本的身體素質,并且要求這5項沒有達標的學生不能升入高一級學校的規定。標準的實施,可以說對學校體育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對體育的興趣也逐步增加。教師的教學也重點圍繞著這些項目來安排,教學目標也相當的明確。可以說當時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強調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而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等因素,所以說這種教學模式是不全面的。(2)以競技運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認為中小學體育教學只是一門基礎教育,是為很多優秀運動員發現運動人才和打好基礎的關鍵。因此,很多體育教師一開始接觸新授的班級,首先就測試學生的身體素質。從中選出自己認為是好的苗子進行訓練,并在上課中給予特殊照顧,甚至安排單獨內容。當然,這些所謂的“苗子”在上課時能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也能在運動會上取得一些成績。但最終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了個體,而忽略了對學生整體的培養。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不全面,更不可取。
現在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是以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為主的教學模式。全面發展包括學生通過上好體育課,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運動技能技巧,發展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興趣,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等。這種教學模式對我們現在的體育教學影響相當大,也對我們體育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的出現,一直引起大家的爭論和探討。先是拋棄了過去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實施,改為初中升高中體育中考。考試項目比《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減少了,分值改為30分,一直延續了很多年,后來分值增加到現在的50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又成了考試的機器,又走上了應式教育的軌道。學校看見現在體育考試有成績了,于是又開始對體育教師中考成績進行考核。體育教師上課,現在就圍繞中考項目進行練習,拋棄了很多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了,對上體育課的興趣也完全沒有了。這是現在體育課改革最大的一個爭論,也是現在教師、家長討論的熱門話題。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就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模式。一般采用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四步曲的教學方式。這種模式對課的結構部分要求較死板,對課的幾個部分也限制過死。從幾個部分的安排上來看,過分強調了課的基本部分的作用,即只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也被這幾個部分限制了手腳,就會盲目地按照這幾個步驟去分配自己的教學內容,從而來達到自己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就束縛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思維方式,影響了自己在教學中的探索力,最終束縛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力,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就會逐步喪失,不能達到體育教學對學生多面教育的目的。
現在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教學結構和形式的多樣化。有的先提出課堂目標,教師根據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如,由過去的教學四步曲改為三步,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技術學習和身體素質練習)、恢復和結束部分。有的也把教學目標細化,如把教學目標分為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實踐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等,教師就可以根據這幾個目標來完成自己的教學。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全面身體素質的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的要求也比現在的學生要高,也就是說,鍛煉身體的目的性比現在的學生要強。
現在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單方面的考查,而不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素質的培養,最終導致現在學生身體素質全面下滑。當然,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原因很多,但和現在的教學改革是分不開的。現在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全國各級部門的關注,各位專家、學者也在對當前這個狀況進行研究,相信在不久就會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現在的體育教學模式它們各有優、缺點。我們新時代的體育教師要注重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教改,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現在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既注重對學生全面身體素質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創新力、社會適應力等的培養。要讓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勇于進取、團結協作等精神。以打造品質課堂為指導,以抓好學生身體素質為根本,切實結合學校、學生實際,制定適合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才能走上一個新的臺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各項能力才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丁小虎.徐大成.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