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躍文
(河南省永城市高級中學)
許多研究指出,中國青少年與日本青少年體質差距在逐漸增大;中國大學生相對日本大學生來說,體質狀況從1986年到1996年差距也在加大。這些表明,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起決定作用的是體育教育評價方式的改革,必須由競技運動教育效果評價向健身教育效果評價的轉軌,采用健身處方的理念對中學體育教育評價,是促進中學體育教育改革順利發展的最佳選擇。
體育教學評價主體是指具備一定評價技能,能夠實際參加評價活動的人。過去的幾十年中,針對學生的體育學業評價的主體主要還是教師,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還沒有真正落實到評價中去,這就造成了教學評價的片面性和主體的不完整。全面衡量評價的思想雖然已經形成,但實際操作需要時間與過程,更需要體育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轉變。
學生的體育學業評價的因素指標包含了多種,既有量的評估,更有性的評價,特別是定性的評價帶有較強的模糊性,很難體現標準的統一性。例如,學生學習體育的終身體育意識與情感價值觀的體現、體育道德與品質的發展等學業質量,主體評價包含了許多內涵和外延模糊概念性的指標因素。然而現實教學中大多數在評價體系中沒有體現出來,其主要是體育教師在操作上還沒有形成較之規范的界定和把握標準的靈活性。
健身處方教學是以學生體質現狀為實施前提,遵循區別對待性、循序漸進性、重復性為原則,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為目標,而不苛求學生對技術的精確掌握,考評以體質是否改善為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強身健體的效益。健身處方教學實驗所獲得的較好的健身效果具有可操作性,采取健身處方的教學要求教師的思想觀念要轉變。
1.健身處方式體育教學評價體現學習發展的過程性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性。例如,一學期、一模塊教學結果的成績。其掌握教學內容的實現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而結果只是表明過程中體現的價值,至于興趣與時間的驗證僅僅說明了價值的應用。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既要注重結果,也要關注過程,脫離實際談結果表明只有框架沒有實體。所以采用健身處方理念的體育教學評價是一個很好的指導思想。
2.健身處方式體育教學評價體現出教學效果評價的多元化
健身處方式體育教學的評價中由于包含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評定,這五個領域的評定將通過學習者運動技能的學習、對基本健康要素的理解、參與運動群體的態度、承受運動的歷練以及由運動產生的各種人與自然、人與群體等適應的評定。健身處方式體育教學的評價思想指導表明,“不生病并不代表健康標準的觀念”,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激發是課程的目標,在體育教學中實現主客觀評價的有機合理結合,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學習的意識,起到體育課程目標效應的作用。
3.健身處方式體育教學評價體現出教學效果評價的全面性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活動中,一般以學生的體育學業成績作為最后的成績評定的依據,而忽略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行為、意識、鍛煉習慣的評定、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往往只重視運動技術技能的考核,對于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不夠關注,有些學校和體育教師就以項目標準定結果,不重視過程評價,不重視體育意識的培養和單方面考慮學生的發展。僅僅考慮到體育教學評價的便于操作。健身處方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評價不僅適合建立不同年齡、身體素質、機體健康狀況、各個健康層次測量的數據,還能體現出新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重新認識,更能促進體育教師對新課標下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再學習。針對體育教學評價在突出體育學科特點的評價效應中,更注重隱性因素評價,就重避輕,便于制定出體育教學評價的操作方法,使教學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位學生。
健身處方理念在體育教學評價中的應用,不僅是我們能在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結合學生學習的主客觀因素,是改進我國中學傳統體育教學評價的不足,也是研究體育教學評價的主體的作用和意義,更是力求中學體育教學評價更為科學、合理、公正的手段,它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拓展有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方法。
[1]李建軍.新課程的學校體育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劉莉.淺談體育選項教學中的學業評價[J].科教文衛,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