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淵
(陜西省商南縣鹿城中學)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提問教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師生之間情感和知識交流的重要紐帶,是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金鑰匙?!疤釂枴钡倪\用是以問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問與答中發展思維,收獲知識。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應該高度重視“問題的設計”,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本人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的實踐,對“提問藝術”在教學中的如何運用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教學實踐證明: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意味著學生心智的開放、主體的凸現、思維的解放。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術討論氣氛,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通過他們的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勇于爭論、大膽發言來激發起學生的思維火花和表達欲望。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所說:“教學的功能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和培養能力。
教師提問具有啟發性,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哲學課“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授課中,我先提問:“田忌如何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然后再層層誘導不斷追問啟發學生思考“田忌并不在意一匹馬的得失,而是從整體著眼合理安排馬匹比賽次序,使系統內部結構得以優化”,最終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需要做到三點: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在學生已對系統優化的方法初步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三個和尚沒水吃”與“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的不同結果,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通過層層誘導啟發,層層追問實現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撐竿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才是主體。所以,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由教師提問為主變為學生發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獨到之處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實現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好了“提問藝術”不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和能力,養成好思好問的良好習慣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創新精神,大大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