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峰 賀錫瑩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中學)
師生互動這種教學理念其實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目前大多數教師以及家長的教育觀念仍然是過去的應試教育觀念,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的學習態度仍然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自主學習意識欠缺,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數學學科的邏輯性、抽象性、思維性都非常強,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沒有和學生進行良好互動的情況下,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困難,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較差。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師生平等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基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并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說教者,應該扮演引導者、指導者的身份,指導學生能夠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育是人類極其重要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的本質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不僅反映了一般人際關系,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教育的快速發展。按照交往理論提出的觀點,交往主要是主體之間的對話,而自主是主體間對話的重要基礎,平等參與又是自主的前提。只有在平等參與的情況下,交往主體之間才可以相互坦誠,打消彼此之間的疑慮,毫無拘束地進行互動、交流。因此,要想真正做到師生互動,師生一定要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中。
目前,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占據教學的主導地位,將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并沒有完全尊重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可能實現師生平等交流。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將自己作為學生的輔助者、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視為自己的朋友和學習伙伴,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主動和學生一起探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學生一起成長。
課堂教學過程應該由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協作,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點,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平臺。現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知識不僅僅是教師簡單地向學生傳授學生就可以習得掌握的,知識只有學生自己參與思考,才可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其他學生多交流,多傾聽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見,并且對此做出客觀評價,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自我反省。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多引導學生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學習“初中幾何”的相關內容時,講解圓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進行實際演示,或者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相信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圓錐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弧長也就是圓錐的底面圓周長,圓錐的母線長也就是扇形的半徑。通過這種演示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觀察到圖形的動態變化過程,可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吸收、記憶知識。經過教學演示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明確本章節中的重、難點,然后鼓勵學生嘗試應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解決課本例題以及練習題。通過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靈活應用以往學習掌握的知識,也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可以體現師生雙邊活動,充分實現師生互動。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一些有利于實現師生互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將教學內容轉變成一些生動、有趣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實現師生互動。比如,學習“有理數的加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撲克牌游戲,正數用紅色表示,負數用黑色表示,兩個學生為一組分別抽撲克牌,每一個學生需要抽取兩張,然后疊加兩張撲克牌,最后相加后的數誰大就獲勝。通過簡單的游戲就可以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加減法。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理念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而應該扮演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顧會娟.師生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地位[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