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華
(廣東省惠東縣平山第三中學)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極強的理科,很多教師認為只要教給學生數學概念、規律和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殊不知,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也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生命教育思想,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努力抓住這一契機,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的具體途徑進行幾點闡述。
數學作為一名理科性質的學科,其中也包含著很多蘊含生命教育思想的素材,如,人口問題、森林覆蓋、城市美化等,所以,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平時要留意教材中蘊含這些生命教育思想的素材,并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將其有效運用于數學課堂上,從而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達到生命化教育的良好目的。
比如,學習了有關“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內容之后,在讓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時,我們可能就會遇到有關“人口增長”的問題,如,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認識人口數量的變化規律,能為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提供依據。18 世紀,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就提出了自然狀態下的人口增長模式(具體模式略),那么按照這個增長趨勢,預計21 世紀中期的世界人口是多少?遇到這一問題,我們不必馬上為學生講解解題方法和解題過程,而是借此機會向學生介紹全球人口的變化過程以及人口增長對資源、環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并結合現在全球的糧食危機,讓學生感受如果我國不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會產生怎樣的后果。這樣,我就使學生正確理解了我國實施計劃生育這一國策的緣由,并且自覺珍惜每一份資源,同時也使學生對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提高了他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
我國是一個具有5000 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數學發明和成就方面有著很大的貢獻。所以,對學生進行生命化教育,除了在蘊含生命教育思想的習題中進行,我們還應適當插入一些有關數學方面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果的史實材料,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體會它們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進而增強學生對生命的深入體驗。
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我們就可以向學生講述記載了幾何圖形體積面積計算的著作《九章算術》和它的作者——劉徽的故事,劉徽是魏晉期間的偉大數學家,他盡管地位低下,卻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沽名釣譽、好大喜功,而是學而不厭、為人謙遜,所著作的《九章算術》蘊含的科學思想極為深邃,使中國傳統數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樣,我通過引入這一數學史實材料,為學生講述《九章算術》和著名數學家劉徽的故事,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并且從數學家劉徽身上學到了鍥而不舍、自強不息、勇于追求真理的優秀品質。
對學生進行生命化教育,讓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除了必要的課內教學,我們還應通過適當開展數學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如此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從中習得和感悟生命的真諦。
比如,在學習《統計調查》這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對本班學生在雙休日所做的活動進行統計,如,有外出的,有看電視的,有玩電腦的,有進行身體鍛煉的,等等,學生都對這項調查活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根據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將時間花在了娛樂消遣方面,進行身體鍛煉和學習的學生少之又少,于是,這時我便趁機引出了“珍惜時間、不浪費光陰”的話題,讓學生試著想想自己到目前為止有過哪些寶貴的人生收獲,已經浪費了多少珍貴的光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到底在哪里等等,以此讓學生懂得一定要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絕不能虛度光陰、蹉跎歲月,從而提高學生對生命的感悟。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我們絕對不能只對學生進行抽象的數學概念、規律、定理等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要在恰當時機,運用恰當方式,進行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傳授。
[1]趙蕾.新課程下初中數學“生命課堂”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康迎春.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