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第42初級中學)
和諧,簡單的理解就是融洽和舒適。師生間關系融洽,課堂教學過程和方法令人舒服,整個課堂流程流暢而具內容,這樣就和諧了。
但是,在現在的教學中,不和諧情況屢屢發生。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怎么了?我們該怎么做?
從古至今,為醫者、為師者都是令人敬仰、造福他人之職。現在,更有人歌頌醫生為白衣天使,老師為育花之園丁、培養棟梁之主干。可是,在當今社會中,對老師的反對聲也是屢聽不鮮。這讓我們為師者深感委屈甚至憤怒,心中不禁生疑:我們懷揣育人之心而走上講臺,以父母之于子女之態度教育學生,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操碎了心,盡足了力,但結果我們卻換來了某些學生甚至家長的反對聲,原因何在?我們覺得委屈,有一種心血付諸東流,關愛白費的心痛。大家心中都有了一個共同的疑問:我們怎么了,我們究竟怎么了?
以下為筆者看到的例子,拿來與大家分享。
課堂上,一位女生在座位上不舒服了,某老師一邊叫同學們幫忙,一邊扶著她。老師關切地問:“哪兒不舒服,是不是感冒了,發燒吧?”就在老師伸手去摸她額頭剎那,女生迅速地轉過頭去。老師伸出的手在她額頭前方定格了好大一會。老師一頭霧水:一個女教師去摸一下一個女學生的額頭,這個女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反映?老師震驚,疑惑不解。
從上面事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教師絕對是負責任,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說到這里,沒有人應該或者是有權質疑他們的這些努力。可是,看看學生的反應,我們又能知道,我們所傳達的愛和善意的一面并未被學生很好地接受,反而是相反的一面更讓學生介懷。這足以說明,師生間出現了誤會,而誤會產生于不理解,就是師生關系不和諧。
我們究竟怎么了,師生這個如同父母對子女的關系居然存在如此的不和諧?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情況的必有其因。那么下文,筆者將探討如何讓我們能更和諧。
如果一個教師基本功不扎實,那就喪失了在學生面前的一種威信,會令學生失望甚至是輕視,那么就很容易潛藏不和諧因素。因此,一個教師的基本功是成功教師必備的看家本領。我們的功夫越扎實,就越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消滅不和諧因素。
除了基本功外,用信息化武裝自己更容易增加我們身上的亮點,使學生更容易被老師吸引,且油然生出敬佩之情。和諧之感自然有了保證。
注意語言魅力。姑且不說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就說平常我們的待人接物好了。語氣生硬、用語粗糙的人往往會給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讓我們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缺乏親切感更不用說美感了。然而,語氣溫和、語言禮貌、言之有據的發言則會讓人有一種崇拜和喜愛之情。那么你的發言也將受到歡迎,效果良好。課堂教學中我們與學生間的交流也是一樣的。我們老師應注意更多細節,比如說,講課的語速、提問的語氣。當發現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語言反應不可過激或者用一種譏諷的語言,這樣會令內向的學生信心受挫,令高傲的學生對你的言論不屑。什么效果都沒有不說,還令學生不忿,使師生關系瀕危。反言之,如果我們能控制情緒,注意表達,我想我們師生雙方將會很融洽地進行溝通。可見,語言魅力很重要。
充分了解學生。一個和諧的課堂,建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只有師生間足夠理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系。這種理解我想包括兩個方面:生活瑣碎和學習能力。第一方面,舉例來說,一個學生的親人突然離世,對他造成重大影響,他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無意沖撞老師,如果此刻老師也憤憤相對的話,那么師生間的誤會即刻產生。反過來,如果老師事先有些許了解的話,我想教師會讓自己努力,找回和諧。第二方面是了解學生學情,否則當教與學相悖之時,就是不和諧產生之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努力探索構建和諧課堂,創造師生和諧畫面!
王鳳霞.新課改下構建和諧課堂之探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