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白珍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恩施市小渡船中學)
近年來,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各種形式的課改模式鋪天蓋地地襲來!我校根據對四川浦江和安徽銅陵等高效課堂的學習,結合我校的自身特點和條件,采取“學、教、練”的模式,具體來說,“學”包括自學、群學、對學,首先需要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學習,掌握自己能掌握的知識,然后根據自己學習的情況,分成學習小組展開討論,相互學習,各抒己見,在自學和討論中提出質疑。針對這些待解決的問題,學生之間相互教學,經過這樣還未能解決的困惑,教師就此進行詳細的講解,也就是所說的“教”。“教”學生錯了的,“教”學生學不會的,學生會的問題堅決不教。在一輪輪的教學之后,通過相當于以往的當堂檢測做相應的練習,從而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即為“練”。在“學、教、練”模式下,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性,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
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對高效課堂的切身體會。
首先就“學”這一階段的改變,加強了學生的自學效果,為學生營造了有利于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傳統教學中雖說也要求學生預習即自學,可是也只是口頭強調,流于形式,并沒有落實,使得預習成為幌子,所以并沒有達到預習的目的。而如今,我校“學”的模式就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上有了很好的發展,學生愿意自主地去挖掘知識、發現問題。有時會提出一些教師都想不到的問題,如,在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學生提出:“在法則中底數能為零嗎?”這些課堂生成的東西使得課堂變得精彩,也是在傳統課堂中不可能出現的。
其次,讓學生在學中教,教中學,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學生的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摒棄了以往完全依靠教師授課來獲取知識的古老方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預習之后,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相互講解,避免枯燥單調的授課,通過不同的學生在相互討論中解決問題,堅持“兵教兵”優先的原則,教師只是在學生無法解決的時候及時介入,對學生沒弄懂的教師還得做詳細的講解,使學生更能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只是講學生都不會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去挖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才,一舉兩得。
最后,重視課堂檢測和當堂反饋,即每節課我都會用至少5分鐘的時間檢測當堂課所學的內容,實現真正的消化。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可能對教材的知識點掌握了,但不一定會運用、會解題,所以在學習了教材的知識之后,理解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具體的習題之中運用知識點去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就我所授的數學課來講,通過練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在自由的課堂學習中渾水摸魚,沒有得到任何知識;有的學生可能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掌握得到位,需要加強學習解題技巧;當然也會了解到哪些知識掌握得比較好,這些都可從“練”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從而為下一步教學提供指導,做詳細正確的教學計劃。
在這種模式長達兩年的實踐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沒有以往上課那么累了,講得少了,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也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真正符合建設和諧校園,打造幸福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