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保軍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鄉思懷初級中學)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在學校和諧健康的成長中掌握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相應的數學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有大膽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并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比小學階段更加成熟。其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數學方面取得更優秀的成績。但是不管我們多么努力,數學成績依然不十分理想,這促使我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進行了再次反思。
2005年,某地初中新課程改革剛好完成第一個周期的新課程教學,當時八千多九年級學生參加的數學常規考試(總賦分120分)中,平均分只有43分,及格率只有19%,低于36分的占47%;時隔8年之后,另一次約八千七年級的數學考試(總賦分120分),平均分是52分,及格率是27%,而低于36分的也占34%。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有一半的學生只是領會了數學課的一些皮毛知識,他們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達不到相應的要求。這樣的現狀與“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的愿望相差還有點遠。
農村數學教學的發展受到農村教育大環境的制約。十多年前,農村學校還有一定數量的代課教師,他們干三五個月就離開學校是常有的事。近年來,通過代課教師考騁,學校基本沒有了代課教師,取而代之的是“特崗教師”。特崗教師有許多是市外人才,他們從五湖四海來到一個新的地方,能安心下來的不多,他們總有一顆“漂泊的心”,最后還是歸回故里或跳槽。我校一次來了13位特崗教師,三年后只留下3人。在他們當中有兩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成績還算較好,但他們上完三個學期就走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就跟著一落千丈,再也上不來了。目前,通過全國統一學籍管理和教育均衡發展等措施,減少了學生的流動、流失,但不靠近主干公路的“邊區”學校的師資還是“穩定系數”不高。教育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總會有的,數學教師改變不了這種現實,只有去適應各種變化,農村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必須適應這樣的環境。
在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數量依然占有70%到80%,學生父母離異或再婚及單親的情況也有所增加,問題學生、厭學學生、好動學生有增無減。也許,有的地方提倡開放式的課堂,但是在農村學校,課堂一開放學生就不學了。另外,通過了解,有些薄弱學校有部分教師不能有效控制課堂,數學課難上。所以,我認為:為確保正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課堂管理,良好的課堂秩序更多的要依靠教師的硬性干預,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良好的課堂秩序開始。
如果是動物,它必須隨著生長環境不斷學習生存的本領。而初中生16歲前是被保護起來“供養著”,不少學生因此失去了學習生存本領的愛好與動力。所以,在上課的時候總有學生在私下交流、傳紙條;也有的學生精神不振,打瞌睡或睡覺,無視教師的教學;也有的學生打擾別人,惹是生非;有的討厭數學,故意影響教師的上課。教學秩序的有效管理是一項最基本的管理,控制不了課堂秩序,根本無法上課,就談不上學習知識。因此,教師進入教室前的第一件事是想怎樣讓學生學數學。首先,教師要有嚴肅的紀律觀和行動,上課信號響的時候,教師要到教室門口等待,對遲到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不交作業的學生一律認真記錄,公開嚴肅批評與個別談話相結合。以正面引導為主,通過多種渠道和機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在上課時,在教室的每一個地方多走動,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后進生零距離接觸,讓每一個角落的課堂監控不再“鞭長莫及”。第三,有效的課堂管理還要多下“課外功夫”,像班主任一樣多與學生交談,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底細,需要的時候不用開口,只要教師一眼看過去,學生自然會聽話。教師的威信就是靠這些點點滴滴“不起眼”的事“煉”出來的。一個班里,好學數學的學生不用管,管理好中等生不偷懶就行,能控制好、改造好后進生教學工作就成功一半了。經濟學領域有這么一句話:社會穩定了,經濟自然增長上去。同樣,在教學中,課堂學習狀態好了成績自然提上來。
教育學和心理學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理論,有效的學習先是由直觀到抽象、由淺到深、由舊到新的漸進過程,然后到橫向對比、縱向聯系,增強記憶和發展思維,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復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教學中,利用復習課的機會,組織學生充分歸納、聯系、總結數學知識,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能夠把相關的知識組織起來,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廣度發展。學生通過下面的練習:①在△ABC中,若∠A=50°,∠B=40°,則∠C=___②在△ABC中,若∠A=80°,且∠B=∠C,則∠C=___③在△ABC中,若∠A=∠B=∠C,則∠C=___④在△ABC中,若∠A=∠B=2∠C,則∠C=___⑤在△ABC 中,若∠A∶∠B∶∠C=1∶2∶3,則∠C=___⑥在△ABC中,若∠A=120°,∠B-∠C=20°,則∠C=___。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比例分配、解方程組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對本定理的理解,并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鞏固提高。
數學學習就是要學生會把知識遷移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有高度的概括性,正好有助于數學學習的遷移。因此,課堂教學要以基本數學知識為素材,發展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幫助學生在思想方法上得到升華。
例如,配方法教學中,在學習乘法公式時,通過逆向思維設計如“已知x2+y2+4x-6y+13=0,求x+y的值”的練習,讓學生對配方有初步的體驗;到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再讓學生熟練配方技巧;到學習二次函數時,繼續讓學生提高配方的應用能力。還有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特殊值法等方法的教學,也要經常讓學生練習和提高。猜想、分類、分析等思維方法則需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適當地加以培養,如,數形結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等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數學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特有的美妙和精彩。
每一個教師就是一道風景,每一節課都是一個舞臺,只有具有“魅力四射”的教師才能創造特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平平淡淡,但不可以沒有特長。學生不一定都能成“明星”,但都有一“追星”的心。教師要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不管是打球好,還是寫字好,或者是聲情并茂。教師的一技之長就是學生心中需要的一顆“星”,這顆星會點燃學生興趣愛好的希望。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教師的特長就會親近你的課堂,從而增強課堂的凝聚力、團結力。
對于某些學生來說,數學知識也許是枯燥的,數學教師必須通過有聲語言和動作語言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當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像語文教師一樣,語音抑揚頓挫、飽含熱情,時而如雷貫耳,時而如和風拂過,此時,你會發現你駕馭了課堂,也駕馭了有效教學的主動權。
“人總是按美的規律去創造”,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更是一種美、一種藝術,它作為整個數學教育的主要部分,是教師專業知識、管理學、心理學、表演藝術的綜合體現。相信,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在所有數學教師的努力下會不斷創新發展,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