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瑩
黑龍江財經學院人文科學系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150025
隨著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對于本科學生應用性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高校把教師雙師型提上了日程,對于法學教師來說,“雙師型”教師是高等教育對法學專業課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
雙師型的教師是一個綜合型的概念,首先需要教師擁有教師資格證和律師資格或者實習,執業資格,首先,擁有教師資格證代表了教師擁有教師的基本素質,掌握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獲得普通話二級乙等以上成績,符合國家規定的高校教師資格;其次,通過了司法考試,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最后,教師擁有職業資格或者實習資格,做過咨詢,代理過案子,能指導學生在司法實踐中給予中肯的意見,并在教學和實訓中盡量貼近實踐,在學校實訓中和日常的課堂上就能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律師日常的工作技能,幫助學生解決初進入工作環境遇到的問題,這樣很好解決了現在大量存在的,尤其是法學本科畢業和社會嚴重脫軌的問題。因此,法學教師雙師型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立體性的概念,這就對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法學教師的素質和門檻有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法學教師成熟需要一個過程。初接受教師任務,需要大量時間備課,熟悉講課內容和流程,大量查閱相關資料和案例,在實踐中需要1-2年講熟新課,尋找法學中適合自己的方向,甚至在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領域,必要時也要備課,講課,備課的過程中既需要注重法學理論的分析和講授,又要注意趣味性,尋找學生感興趣的點,還需要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包括總結大綱,撰寫教案,教學大綱等等,工作內容復雜,工作量大。
其次,律師上手也需要一個過程。青年律師剛進入律師行業,同樣需要大量時間熟悉工作,整理案卷,證據目錄,撰寫法律備忘錄,準備案卷材料,知識儲備,做咨詢,和當事人保持溝通和定時的案件匯報,通知當事人開庭,跟隨老律師上庭,調查取證,做當事人及對方當事人的背景調查,核實證據,跟進各種案件的進度,調解,撰寫結案報告等等。
再次,兩個角色容易出現沖突。相對比來說,教師工作時間固定,工作內容有技巧性,內容有重復性,上課評價標準分為上課效果和學生口碑,教師評職有很多項標準,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評職壓力增大,寫論文,帶課題,評獎占用時間增多;而律師工作時間不固定,內容復雜,準備工作有書面也有很多非書面的,評價標準多元,當事人,法官,主辦律師及其他律師都是律師工作的評價者。
實踐中比較成熟的“雙師型”法學教師可行的有以下兩種方法:
1.高校要求擁有一定年限的執業律師才可以進入教師的行列。高校法學教師雙師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律師這個行業與其他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上手時間比較長,而且需要能力和機遇,一般能夠獨立辦案的律師需要1-3年時間不等,而沒有機會的甚至轉行的律師人數更多,因此,必須擁有一定年限的執業經驗的律師符合雙師型教師的實際要求,一方面,能夠指導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初涉法律事務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在實訓中能夠更貼近現實法律事務需要,更細致的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執業一定年限的律師在社會也會有一定的資源,對于法學本科專業的學生尋找實習場所,畢業后需找工作機會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2.法學教師評上中高級職稱后開始辦案。實踐中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和綜合性本科院校對科研比較看重,職稱和科研和學歷相關,需求碩士學位以上(綜合性大學基本已經實現博士學位以上),學術能力較強的人才進行法學教學工作。其次在法學教師逐漸適應了法學教學任務后,中期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科研和評獎,辦理案件的時間是有限的;再次,很多當事人對于年齡較長的法學從業者更有好感,年齡大生活閱歷多經驗也多,社會評價比較高,對于自己研究的領域也比較有發言權了,才真正讓學生和當事人信服。
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雙師型”法學教師培養在實踐上存在以上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付出的時間較長,而且獨立的時間比較晚,收入不太穩定,走上正軌后踏踏實實做科研和教學的也有一定困難,但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比較中意這樣的人才,實戰經驗豐富,給學生指導案例和實訓的時候也會和實務結合,教授內容比較吸引學生,而且不需要學校自己培養,成本較低;第二種方法教師工作比較穩定,社會評價較高,科研實力也是較強的,但是學校需要花時間培養并給予一定的自由,對于學校來說成本較高,而且做實務的過程中主要的問題就是經驗不足,即使年齡到了一定的階段社會經驗夠了,法學理論和法院的認定仍然還是會有偏差,這種方法是一種長期的投資,對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大有裨益,對于日后學校和法學專業的發展,人才的增值和學校整體財富的增加都是有力的,這種方法比較有長遠發展。
[1]宋軍.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