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超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第二中學漳州市363000)
一直以來,高中生都覺得物理是最難學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初中升上高中后,由于知識難度的增加,有些同學學習方法的不適應,使得一些學生產生煩躁的學習情緒,失去學習信心。作為教師首先要從內心理解學生的情緒的變化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表現,事實表明,只有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才能使學生尊重你、信任你,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進而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并樂意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高中生課堂氣氛應當是和諧、輕松有序,還要注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鼓勵,少批評。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產”。高中生處于性格成長和調整期,雖然有點叛逆,但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們對人對事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所以,教師在上課時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權威,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念。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風趣的教學語言,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積極探求知識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它能引起學習的需要,產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干勁,學習上就會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興趣自然會不斷攀升,“難學”不就變成了“易學”么?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經歷了小學、初中的九年學習,卻漸漸地失去了對新鮮事物的探究能力,越來越依賴老師、依賴課本,試想一下,這樣的人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嗎?新課程理念中強調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探究精神,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地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由過去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探索者。這種學習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性學習的第一要素提出問題,探究性的教與學要學會提出問題,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開放性、挑戰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和新鮮性的特點,既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也是設置、呈現教學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因此,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點加以引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實驗不但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例如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時,有些學生對于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互相轉化,但總的機械能守恒,m g h=1/2 m v2的理解有難度。于是,我安排學生到實驗室利用打點計時器做“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化和守恒”的實驗。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實驗后,明白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體運動中,只需借助打點計時器,通過紙帶測出物體某時刻的下落高度和該時刻的瞬時速度,即可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因此對于物理這樣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關的學科,光靠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把理論結合實驗,用實驗來驗證理論,把抽象轉化為具體,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相對于理論,學生對實驗更感興趣,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這一點加以引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指出:物理教學活動必須根據學生情感和知識經驗基礎,加強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理論知識要通過實踐來求證,用實踐來幫助理解理論知識,兩者的有機聯系起來,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了解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加強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與決心。例如在學習《功率》時,我出了一道練習:跳繩是同學們喜歡的一種健身運動,如果你的體重是50 K g,一分鐘跳繩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躍中,腳與地面的接觸時間占跳躍一次所需時間的2/5,則該學生跳繩克服重力所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這道題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又把本節課的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很有用處,學習物理的興趣自然會提高。同時,可以成立物理課外興趣小組,介紹一些身邊的物理知識,把課內所學的物理知識同生產實踐聯系起來,擴大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這樣使一些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學生得到滿足,同時有利于物理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巧,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覺得物理課程是學無上境的,在學習中應虛心進取,。例如組織學生參觀汽車維修廠,讓學生親自參與一些小家電的維修。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學習和探究的先導,也是求知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會樂學、好學,從而學好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