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藝
(福建省漳州市北京小學漳州市363000)
長期以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具體表現為機械地記憶教師的講解內容,而不能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數學關系,按照數學本質來分析、概括數學材料;不能領悟到各個數學元素之間的聯系,思維是離散的。在數學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這時,思維活躍的學生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而對于不愛發言的學生,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給自己的同桌講講。每個成員的學習行為都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建議和修正。同時每個成員也要關注他人,經常提出之間的意見,這樣有利于相互學習、默契配合和培養合作精神。有利于充分發揮成員的潛能。只有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小組探究的數學結果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經過同學們對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或疑問,在小組內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采納別人的意見,形成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就是合作交流,這是共同進步的過程,對學生發展受益無窮。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學會合作探究技巧。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由過去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探索者。這種學習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探究性學習的第一要素提出問題,探究性的教與學要學會提出問題,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提出開放性、挑戰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疑”中產生問題,在“疑”中產生興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進出創新的火花。帶著疑問去探究問題,并且敢于向老師提出來,敢于說出心中的不解之惑,學會用問題做學習的支點,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才會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和動力。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積》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面積呢?讓學生思考后用剪刀沿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棱剪開,再展開,會是什么樣的圖形呢?……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剪開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盒,通過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說一說,調動多個感官來更好地認識、理解表面積這一概念。接著我引導學生去計算手中紙盒的表面積,通過小組配合探究來完成。學生分組討論,探究計算。一學生匯報:我們先求上下每個面,長0.7米,寬0.5米,面積0.35平方米;然后求前后每個面,長0.7米,寬0.4米,面積是0.28平方米;最后求左右每個面,長0.5米,寬0.4米,面積是0.20平方米;把六個面的面積求出之后再相加。另一學生答:只找出三個面的長、寬,把三個面積加起來,再乘以2。其他學生紛紛講出自己的方法,同時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引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精神方法。這種讓學生在積極嘗試中培養探索精神,讓每一個學生在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以及合作中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一,處理好集體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只有把合作探究學習與集體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第二,教師應明確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可以把目標進行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在一個寓學于實踐的教學情境里,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
第三,做好激勵性評價。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的學習前進的方向。教師要采取正面評價,多鼓勵學生參與小組活動??梢詮膶W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等幾方面去評價。
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教師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讓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