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睿珍
(甘肅省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天水市 741000)
生物課程標準中強調關注學生在生活背景下學習生物知識,鼓勵學生將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同時更加注重教學、生活以及社會內容的有機結合,同時也對高中生物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著眼于生物教學內容,整合有效教學資源,便于展開生物教學活動,推動課堂教學,使其更加生活化與社會化,增強生物的實用性,最后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掌握以及記憶,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經過的長時間的研究發現,當學生處于一個成長發育的階段的過程中,自身學習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特征,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與教學氛圍,在這個特殊環境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能動性,并展開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生物作為一門學科,源于生活,許多學者都是依照生活經驗作進一步的探索,繼而發現生物有關原理與概念,所以生物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同時也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環境作為較為教學的基礎,引導學生挖掘其中所存在的知識點,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生物知識。比如,在做質壁復原與分離的試驗中,根據教學的相關試驗內容選取紫色洋蔥鱗片作為試驗材料,但是市場上洋蔥通常沒有明顯紫色,所以可在試驗之前進行處理,將洋蔥切成均勻小塊,剝離成片狀,在<20℃的室溫下,放置于散射光之下,一直到變為紫色。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的尋找替代品,并且進行逐一試驗,紅蘿卜葉柄、爬山虎葉柄或者是彩葉草莖稈等分離試驗,其效果均較為理想。除此之外,使用其他代替品作深入研究,雖然這些情況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卻很少將其融入到課堂中,通過這種方法能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在學生對此產生興趣以后,教師就能將教學內容順利的引入到課堂中,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解決以上問題。
高中的生物教學內容主要是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為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著眼于現實生活,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多引導與鼓勵學生,展開并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使其意識到生物和生活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理解高中生物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同時學生也能與自己生活經驗結合對生物知識有進一步認識。將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掌握生物知識能力得以強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與生活狀況,營造出學生所熟悉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并展開生物生活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生物知識,這樣學生能將生活作為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師可以提出輸液時患者是否能夠使用高濃度的生理鹽?腌制的食品為什么不易變質?秧苗為什們不能過多施肥?,在教師講解或者是回答以后,把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學生對生活會產生一種探究與關注的心理,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有效的轉變為生活實踐能力,進而深化生物課堂教學內容。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課外活動與課后作業,兩者在空間與時間方面相對自由,可以稱為空白模式,由此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維,延伸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生物知識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進一步活化這種空白模式,更多的融入生活化的課外實踐活動,進而使學生的科學習慣、科學意識以及生活觀察能力得以培養。通過生活化的課外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的感受與認知,體會到生物知識在生活的運用的重要性,進而與生物教學相結合,展開實地體驗、課外試驗以及課外探究等課外實踐活動。在展開生活化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借助于生物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解決措施,不僅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將學與用有機的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已成為多少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高中生物教學,其出發點與歸宿均源自于生活,同時也是學生實踐、鍛煉與提升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化教學氛圍,進而使教學的實效性得以提高。
[1]周逸紅.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質”的教學為例[J].新課程學習(中),2011(02).
[2]戴豐珍,董新姣.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2).
[3]張明.在高中生物新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矛盾與困惑[J].中學生物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