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志成
(黃淮學院社會科學系駐馬店市 463000)
網絡教育作為解決我國教育資源短缺、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有效途徑,始終得到國家、單位及個人的重視。隨著國外先進網絡教育理念和技術的帶動,隨著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網絡教育還將有更大的發展。但是,網絡教育在經過幾年迅速的發展,目前進入了低潮期,這使得我們必須要考慮一下網絡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在教育市場中的競爭力。
我國網絡教育從1998年起步時全國僅有學生2931人,1999年達到3.2萬人,2003年已經達到230萬人,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同樣,我們學院網絡教育從2003年開始,經歷2003年到2005年的高速發展。但是進入2006年后,由于學生大部分畢業,學歷教育新生源又萎縮的情況下,人數由最高的人到現在的人。但是據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網絡教育的總人數還是每年都在增加,教育機構也在不停的增多。
從2003年開始,網絡教育迅速的發展,參加網絡教育的人數以百倍的速度猛增,同時網絡教育機構也是大規模發展,地域也有原來的城市發展到鄉鎮。這種猛增帶來了對學生的入學資格審查和考試的監控由于人數過多而難以控制等問題。同時在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做有效的學習思想指導,致使一些學生在這種自由的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學歷功利思想,甚至一些鄉鎮教育機構為增加收入利用了這個漏洞,因此產生了很多根本達不到要求的高學歷人員。畢業生素質的下降,嚴重降低了網絡教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曲解。雖然大多數教育機構嚴把教學質量關,但是這種質疑卻在一天天的繼續嚴重下去。甚至一些單位明確不承認網絡教育學歷或證書。
針對網絡教育人數的變化、教育質量受到質疑和網絡教育市場變化等現狀,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隨著學歷教育的普及,以學歷教育為主的網絡教育已經不適合在城市發展。如果堅持學歷教育,那么網絡教育機構必須改變高高在上的形象,走向農村,走向落后地區,在那里還有一大部分人熱切期盼受到教育。網絡教育在城市已經由學歷教育走向技能或管理上的提升。受教育人群已經由非理性受周圍環境影響走向理性的實用性為主。據專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離職讀書的風險大,希望就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實用性高的問題接受再教育,網絡方式是一種適合的途徑。這種變化使得我們不能再死抱學歷教育。
以往網絡教育重視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注重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但是在制度執行的監督上卻顯不夠。當然這首先是網絡教育本身的特點引發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需要網絡教育機構自身去解決和監督。譬如入學資格審查和期末書面考試等問題。國家教育部門在對教育機構的監督上還必須加大力度。同時,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素質教育和對學生規范的制定。
網絡教育的教師和學生不是進行直接的交流,目前這些課件體現的是陌生的、冷淡的教學模式。學習完全靠學生的自主性,且出現問題后是無法控制的。因此,網絡教學必須改變,使之朝更個性的、實用的和創新的方向發展。以建立一個雙向的、合作式的、小組討論式的學習方向為目標,堅持改革網絡教學方法。
生源是有限,但是如何利用這些有限的生源呢?利用生源不是全部吸收現有的生源,幫助他們拿到證書或資格,而是根據需求和素質,對癥下藥,為他們提供確實能提高自身能力的教育,嚴格把守教學質量,制定合理的考核標準,堅持考核制度。堅決取締非法操作的網絡教育機構,嚴格控制網絡教育機構數量。教育以質量為生命,高質量的教學,帶來后果是無限的生源。這是我們應該要想明白的道理。
從現狀我們可以明白學歷教育的比例正在減少,培訓的比例逐步增加。堅持向培訓方向發展,是每個網絡教育機構發展道路。事實上,相比于近一兩年發展起來的學歷教育,網絡教育職業培訓不僅歷史較長,而且發展也相對成熟。
相比學歷教育的高起點來說,職業培訓無論在實施上還是需求上,都更具潛力。因此,越來越多的職業培訓網站和網上職業培訓出現了。即使是高校的網絡教育也同樣加入了這一領域。
網絡教學真正有實效,必須堅持實用性,學生感覺能和工作結合起來,那么就更容易引發學生興趣,并在工作中實踐,做到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教學資源要豐富。豐富并不一定要擴大到每個科目,但是對已有的課程必須有更側重的,既有討論又有講解等多種方法的課件資源。
網絡教育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求知欲望,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條件,而且它構造了終生學習的體系。思科公司CEO約翰·錢伯斯預言:“互聯網應用的第一次浪潮是電子支持和電子服務,第二次浪潮是虛擬生產,第三次浪潮是電子學習。”在利用新技術、新多媒體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提高網絡教育在教育中的競爭力就是合理利用資源,堅持教學質量,堅持向以培訓為主體轉變,堅持教學手段和資源的豐富化,堅持提升素質教育。
[1]吳德漢,尤家春等.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江蘇廣播電視大學,2006.10
[2]2007-2008年中國網絡教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國行業研究信息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