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鑄爾
(浙江省諸暨市 浦中學諸暨市 311800)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知識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有很多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喜歡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這是一個看似矛盾卻真實的現象,很多知識的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作為教師就是按部就班地枯燥地教,那么學生定也是枯燥地被動地學,唯有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信息技術課堂,激活每一個沉睡的靈魂,把握屬于我們自己的課堂45分鐘,寓教于樂,學生才能樂學愛學好學,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水到渠成。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淺顯的看法。
教學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展開對話、進行思想和心靈交換的空間,是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產生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的生長點。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就好比是一點鮮活的跳動著智慧火花的星星之火,它將點燃整個45分鐘的課堂,點燃學生對學習的滿腔熱情。可見,情境教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是很重要的。
以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事為素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轉移到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上來,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可以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引起積極地思維。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種美感情境,激發起學生內心對美的追求和強烈的求知欲望。Word排版、Excel美化、網頁制作等內容都可以在這方面下功夫。比如我在講述《網頁制作》綜合活動課時,先給學生展示用FrongPage制作的關于“黃山”和“北京故宮”的兩個精美網站。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被如詩如畫的圖片、活潑的動畫及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從內心產生了自己制作網頁的需求,這樣就極大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迫不及待地想抓起鼠標要馬上動手制作網頁。我立即導入課題,提出要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親手制作網站,用“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很好。
信息技術這門課有其特殊性,比起其他科目,它更適合采用任務驅動,學生探究的方式來上。現今高中信息技術課大致普遍采用此種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教師的引導、啟發為輔,在學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決定學生參與的熱情高低和取得的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方面。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又要考慮兼顧兩頭。因此,在給出大家都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外,再附加相當難度的任務,這樣就不會讓能力較強的同學感覺到無聊。在這種分層任務的驅動下,教學目標和自主學習目標實現高度統一,其“知識建構”的過程就能和諧完成。
任務的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能聯系生活。所設計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例如在上Excel中公式計算和數據處理的時候,以學生所在的高一段所有班級各個科目的平均分來讓學生進行處理,顯然要比拿一個與他們毫不相干的表讓他們處理好。
任務要盡量具有趣味性、神秘感或具有一定的懸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干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我們教師給出的任務務必要風趣幽默,或有意識地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例如:上文件查找時,讓學生按要求去尋找寶藏,找到之后會給你們帶來驚喜,提示大家這個寶藏要么是大家都喜歡的益智小游戲,要么是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笑圖片,要么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這樣一個帶有懸念有趣味的任務,定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就會盡其所能、想方設法去搜尋這個寶藏,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對學生啟用多元自主學習的評價,最大的目的是將學生的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自主學習、探究過程轉化,在評價中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即學習初期、學習過程中、學習結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從而科學、準確地評價學生當前的學習價值,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實施任務驅動,激活計算機課堂》
[3]中學《信息技術》課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10)
[5]鐘啟泉.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