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娟
(江蘇省泗洪縣峰山中學宿遷市223900)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英語教學,但教學低效的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英語學習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而“自能學習”的意義就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對英語產生興趣。具體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滲透自能學習培養機制: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自能學習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而自能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求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而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的英語閱讀交流與英語實踐,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首先,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懸念導入法等趣味性的方法,吸引學生注意,針對初中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將靜態的單詞語法轉變為動態的圖片視頻,充分發揮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多聯系生活實際和新聞熱點,穿插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為學生挑選一些適合他們欣賞和觀看的英文歌曲和電影,以此為載體,向學生講授一些基本句型和表達方法,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加強聽力,積累課外知識,包括英語習語俗語等內容。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英語教材選題廣泛,涉獵內容豐富,因此,教師設疑時要注意教材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親切,熟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師生互動可以說是自能學習機制的最大特點,同時也是信息反饋與傳遞的主要途徑,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良好氛圍,滲透自能學習機制,首先,教師要進行角色轉換,從課堂的“master”(主宰者)轉變為課堂的“auxiliary”(輔助者)。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為教學中的激勵者和輔助者。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尊重學生并信任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輕易打斷,要善于傾聽,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及時表揚,可以給予“Excellent!Good job!Great!”之類的肯定,對回答錯誤或緊張的學生不能一味批評,要給予“you can doit better.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一類的鼓勵。只有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肯定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背誦競賽、表演競賽等形式,在豐富課堂設計,調節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學生之間在興趣愛好,知識水平,自身基礎,認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滲透自能學習培養機制就要重點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這也是教育民主化的需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對學生設置統一的目標和要求,無疑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應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英語課上得到鍛煉,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鼓勵學生發展特長,使“英語教學適應學生的差異”,真正做到民主的教學,并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具體來說,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的設計時,可以將題目設為兩個部分,包括側重于基礎練習的必做題和側重于綜合運用的選做題,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布置必做題和選做題。這樣做可以使英語課堂更加有序,同時也使所有學生都有充分發展的余地。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滲透自能學習培養機制是十分可行的,同時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下眾多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最佳工作方式,作為優化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自能學習培養機制不僅能夠為英語課堂增添魅力,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李麗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學術研究》,2011(06)
[2]韓建林,洪麗蓉.中學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與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