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朝璇
(福建寧化第一中學三明市365000)
學生習作經常出現語意不突出、表達重點分散等現象,究其原因,這和學生強化語意意識淡薄、未能掌握一定的強化語意的方法有密切的關系。
“這一碗代代心傳的疙瘩湯,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刮起了使用“舌尖體”的熱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XX”,推動了又一種網絡流行體“那些年體”的盛行;從“咆哮體”到“藍精靈體”,從“丹丹體”到“凡客體”,從“TVB體”到“淘寶體”,這些幾十字甚至上百字的語段,或嬉笑怒罵,或插科打諢,或詼諧戲謔,或無可奈何。它們在網絡上方興未艾,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語言秀,這些網絡流行語傳播之迅捷、流傳之廣泛,令人咋舌。說者平添了些幽默,聽者心領神會。在這些表達中使用了一些句式,使句子語意突出,達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這一現象引發了筆者的濃厚興趣:如果語文教師能指導學生有意識的去運用一些強化語意的方法,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力將會大有提高。
為此,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些嘗試。結合教學實踐加以反思,強化句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表示程度深淺、語氣強弱的詞匯,其中以副詞居多。
這樣一些副詞擔當起了強化語意的重任。比如“極、更、挺、越、無比、多么、分外、過于、何其、愈加、絕頂、絕倫、透頂”等程度副詞,這一類副詞本身就有很強的強調意味,如“這個主意相當好”、“他過于固執”、“這臺晚會精彩極了”、“想家的情緒分外強烈”之類的表達都在不同程度上強化了句意;又如“反正、果真、實在、甚至、橫豎、真、儼然、非得、一定、務必、根本”之類的副詞既強調了語意,又傳達出了一定的情感。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比較辨析、小組討論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加以掌握。例如讓學生比較以下幾組表達:“下雨了果真下雨了;我不去我橫豎不去;我相信他我就是相信他;他說得對他說得真對”。討論后學生很容易發現,顯然每一組后一種表達大大強化了句意,同時也賦予了句子更強的感情色彩。通過舉例,有意識地強化學生運用這類副詞的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多關注這類副詞,多辨析這類副詞出現前后語意的變化。長此以往,學生就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具有強化語意功能的詞匯,語感有了,同時也具備了辨析和正確運用這類詞匯的意識和能力。
所謂“句式強化法”就是用強調句型來凸顯語意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倒裝句,也就是用改變正常語序的方法來加強語意。這種方法操作起來較簡單,但學生往往因為缺乏強化意識而使表達平淡、感情色彩不濃。這類倒裝句可以分為單句、復句兩種結構區別對待。
單句的語序改變。主要是指定語后置和狀語后置兩種情形。 定語一般是放在名詞的前邊,有時為了突出定語,定語就移位到了名詞的后面。教學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時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她一手提著一個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的語序及其效果。小組討論后經教師點撥學生將會發現,該句將定語“空的”和“下端開了裂”分別放在中心詞“破碗”和“竹竿”之后,強化了這兩個定語,同時也強化了祥林嫂行乞時日已久、已落入不再有人憐憫和施舍的可悲境遇,突出了祥林嫂在長期的打擊與折磨下已經陷入極度悲哀、極度麻木的狀態。狀語一般緊挨著中心語并位于中心語的前面,為了強調、突出狀語,狀語就可以移位到中心詞的后面。如“我們今天下午在禮堂開會”,如果要強化地點狀語就表達為“我們今天下午開會,在禮堂”;如果要強化時間狀語就表達為“我們在禮堂開會,今天下午”。
復句的語序改變。能通過分句位置的變化來達到強化語意的目的的復句,是指分句之間存在一主一從關系的幾類復句,包括轉折、條件、假設、因果、目的等關系。通常排列順序為前從后主,想要強調從句就可以把從句移到主句之后。
例一: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既是補充又強調了“雖然”之后的語意)
例二:沙丘可以被固定,只要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強調了“只要”之后的語意)
第二,用疑問句或感嘆句代替陳述句,表達說話人“氣憤、驚異、喜悅、贊美”等各種情感。例如《包身工》中的句子:“粥菜?這是不可能有的”,通過問句突出強調包身工們飲食極端惡劣;而一般陳述句“粥菜是不可能有的”語氣就平淡多了。強調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寫作時往往陳述句多,不善于通過不同句式表達愛憎。于是,記流水賬就成了家常便飯,讀起來深感面目可憎、味同嚼蠟。
第三,雙重否定句和反問句等句式。“無不為之感動”就比“都為之感動”意思表達效果強。“她們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時間是非讓出來做吃粥的地方不可。”顯然就比不用雙重否定語意更強。至于反問,這種問句的強調作用大家接觸得較多本文就不贅述。
一直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沒有躺出來的輝煌,只有走出來的美麗。”雖然這些嘗試也許并不是最有效的,嘗試的腳步也還有些踉蹌,但是,畢竟已經邁出了步子。相信教會學生用最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引導學生用身邊的語文活水澆灌語文園地,這片園地一定會是風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