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林堉 何世鼎
摘 要: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各自有其完整的學科體系,但二者在理論與實踐中并非相互獨立的系統,而是在企業管理各環節中均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通過對二者概念及本質的分析,指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并從該角度分析出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即圍繞價值提升的本質,進行橫向與縱向的融合以及理論、實踐、技術等的融合。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融合;發展趨勢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管理會計的概念
要研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首先要對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加以界定,這也是管理會計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論題。只有從管理會計的本質出發,才能更好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分,進而構建出一個富有邏輯性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1997年,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對管理會計在原來定義的基礎上做出了新的界定:“管理會計是為改進企業計量、規劃設計和管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系統以提供價值增值的持續過程,并通過此過程指導企業的激勵、控制等管理行為,以期實現企業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p>
對于管理會計的本質,國內相關學者的觀點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即“信息決定論”和“管理活動論”,其中余緒纓、李天民、余恕蓮、吳革等教授為信息系統論者。他們認為:“管理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統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并運用一系列的方法進行處理和分析,使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能夠對整個企業及各責任單位日常和預期經濟活動及相應信息進行規劃、評價、考核和控制,以幫助管理當局合理配置使用資源并做出最優決策的一整套信息系統?!?/p>
余恕蓮、吳革(2006)還強調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就是提升企業價值既包括企業整體價值,又包括企業各子系統活動的價值,這決定了管理會計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目標與基本職能,具體又包括價值目標的確認、價值信息的提供、價值管理與控制、價值評價和分析等,進而指導管理會計的發展。
孟焰、溫坤、潘飛、汪家佑等教授則是管理活動論者,他們認為管理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及其他信息資料,運用一系列現代化管理方法(會計、統計、計算機技術、數學等方法),預測和決策企業未來將經濟活動,擬定目標,編制預算,并對其進行監督、控制和業績考核評價。
對于管理會計本質的界定,不論是國際上進行廣義與俠義的劃分,還是國內的信息系統論與管理活動論的劃分,大體方面都是一致的。筆者認為從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它都是將來趨于廣義的管理會計,不再局限于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而是融合諸如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統計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結合能為管理所服務的各種方法,以更好的為提升企業價值所服務的管理學科。
2.財務會計的定義
西方學術界單獨對財務會計的嚴格定義不多,但對于財務會計的本質概念,西方學術界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論點主要有:藝術論、信息系統論、服務活動論、歷史信息論等幾類觀點。直到1970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發布的第4號報告中指出: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它在一定的范圍內,持續性地以貨幣定量的方式提供企業經濟資源及其義務,以及改變那些資源及其義務的經濟活動(AICPA1970)。
我國學術界對財務會計本質的認識也不統一,主要有三個學派:管理活動論、信息系統論和會計控制論。2006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會計的界定值出,財會會計的目的即提供財務報告,其本質即產生并提供財務報告??梢姕蕜t更傾向于財務會計的對外性。國內學者對財務會計本質的研究代表如下。
葛家澍(2013)教授認為,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它既是一個信息系統,以貨幣為基本計量單位,經會計人員的確認、記錄、計算等過程生成財務報表,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為企業外部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在過去某一時段內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并充分滲透到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王揚(2011)認為財務會計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多重屬性的信息化產品。王志勇(2005)認為財務會計本質上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經一系列程序和方法來反映并控制經濟活動并據以確認和解除受托責任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管理會計最初是從財務會計派生出來的, 并從兩方面對財務會計進行了突破,即復式記賬原理與貨幣時間價值,與財務會計并列為會計學科的兩大領域,自然與財務會計有所區分。本文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得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主要有以下區別。
(1)職能與目的不同。財務會計主要是通過向投資者、債權人、證券機構、政府機構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關于企業過去某一時點財務狀況及過去某一段經營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即側重于核算與監督職能,屬于反映過去的對外報告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是面向未來的,向企業內部相關人員提供財務及非財務信息,以便于其對企業經營策略作出預測和決策,并提供相應考核和績效評價體系,最終提升企業整體或部分經營效率。管理會計側重于控制考核及預測決策,是對內經營管理型會計。
(2)遵循的原則和標準不同。財務會計必須依照國家或行業的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及制度,按照特定的程序(從原始憑證的取得、記賬憑證、賬簿到財務報告,每一步都要嚴格遵循相關會計法規與準則,期間會計科目的使用、記賬單位的選擇、會計期間及各種計量核算方法的使用等等所有活動都要符合會計準則與制度),最后得出相對統一規范的對外財務報告。
管理會計基于其對內性,不受強制性的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制度的嚴格約束,它只服從于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需要,受宏觀經濟法規、及管理所采用的方法理論制約,一切以改善管理,提升經營效率為準繩。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論、方法,也不規定統一的報告格式與標準,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調整,靈活性較大。
(3)核算主體與工作方法不同。財務會計的目的是要反映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通常不需細分企業各部門各單位而是以整個企業為會計主體進行核算。計量單位主要是以貨幣為單位,運用一般的加減乘除等基本的算術方法及現代的OFFICE等基本財務軟件就可滿足會計核算。
管理會計為了反映企業整體及內部各責任單位的經營狀況,所以其核算主體一般按責任單位進行細分,進而滿足企業進行預測與經營決策之前的財務與非財務方面的分析。介于管理會計的未來性,及所涵蓋信息的廣泛性,以及度量尺度的多樣性(貨幣、產量、時間、成長性等量度),在進行信息處理時需要用到更多復雜的現代數學方法,結合統計學、經濟學、運籌學等相關學科運用計算機處理技術,得出對經營決策有用的結果。
(4)信息精確程度不同。管理會計是面向未來的,影響未來期間經濟活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加上對信息及時性、廣泛性的要求,決定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做不到絕對精確,只能相對精確;而財務會計是反映過去已發生的財務信息,又以貨幣計量,因此其提供的信息應力求精確,數字必須平衡。
另外,由于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本質及職能、目的等的不同,其各自對相應會計人員的所具備素所要求、工作的靈活性與主觀能動性、服務對象、計量期間等均有所不同。
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雖然從狹義上講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會計的兩個分支,但在實踐中二者并非完全獨立的,而是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主要如下:
(1)總體目標一致。不論是財務會計的反映與監督職能,還是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與控制功能,其最終目標都是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長遠發展目標的,都服務于企業的“契約關系”的。
(2)服務對象的契合。前面有講到財務會計側重于對外服務,產生對外報表,但同時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層也是財務報告的重要使用者,并據此作出科學的決策。而管理會計雖然主要是對內會計,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提供重要信息。比如:管理會計能否準確預測未來企業的經營狀況,能否及時有效地作出相應經營管理決策,能否傳遞給投資者準確有效的信息訊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外部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能否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所以,從企業“經濟增加值”的角度來講,不論是對外的財務報告還是內部的核算監管活動,都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只是服務的側重點不同,不能將其對立。二者相互配合、補充,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3)主要資料來源具有交互性。管理會計為了更好地規劃和控制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經營管理活動,作出相關管理決策,必須取得大量的資料,包括各類財務信息以及相關的非財務信息資料,其中財務資料為作出預測決策等的首要信息依據,由都是財務會計的產物。而財務會計在對外提供財務報告時,現在已把原屬于內部管理需要的的財務狀況變動表列為必須批報的基本財務報表,此外在附注中要對企業的相關重大事項加以披露,尤其是無法用貨幣進行計量的重大信息要進行披露,而這些信息資料就來源于管理會計的分析結果。
三、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當前動態環境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乃至其他相關學科均不再是獨立運行的,其邊界已由清晰固定變為模糊的發展的。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應該是圍繞價值提升與價值管理的本質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實現橫向與縱向的整體融合。橫向上,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等相關學科進行融合,并結合統計學、經濟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充分運用各自的處理方法與技術,實現理論、技術與實踐的融合,推進管理體系的創新與一體化建設;縱向上,以戰略導向及價值鏈為基礎,將價值鏈會計、戰略管理會計與傳統的管理會計進行整合,三者本質上都是實現企業的價值提升的,相互統一、促進,形成新的管理會計綜合體系。
信息披露內容上,產生對內部各管理層及外部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決策有用的信息,在充分挖掘傳統的財務信息的基礎上披露處理更多有效的非財務信息,具體包括:經營業績信息與戰略財務信息、企業管理部門對前述信息的分析評價、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競爭對手信息等五大類。信息披露方式上,也不局限于統一標準的財務報告,不拘泥于貨幣、作業量等可量化指標,凡有利于企業利益相關者作出正確決策的信息報告方式,能反映企業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相關經營管理狀況的披露方式都可采用。
總之,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為圍繞企業價值提升的本質,經橫向學科整合與內部縱向整合,理論、實踐、技術、方法等融合的綜合管理會計體系,更好地指導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余恕蓮,吳革.管理會計的本質、邊界及發展[J].經濟管理,2006,06.
[2]王揚.財務會計的本質和特征一基于經濟學視角的分析.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02.
[3]潘飛,王悅.中國管理會計的若干問題思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3.
[4]葛家樹,葉凡,馮星,高軍.財務會計定義的經濟學解讀[J].會計研究,2013,06.
[5]程艷.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會研究,2011,02.
[6]王厲鴻.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與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0.
[7]楊瑞青.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及發展趨勢[J].企業研究,2012,16.
[8]李心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系新論[J].財經科學,1995,01.
[9]孟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9,10.
[10]馮巧根.管理會計的發展動態與評析[J].會計之友,2011,20.
[11]胡玉明.二十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及其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9,05.
[12]王勇志.中美財務會計本質觀的比較與評價[J].科技創業月刊,2005,08.
作者簡介:樊林堉,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研究生;何世鼎,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