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翟金良,山東泰安人,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2012級刑事科學技術專業。
摘要: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作為一種偵查破案的技術手段,科技的進步促使其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簡單介紹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應用。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60-01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現代化工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計算機進行人像組合已成為刑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像組合技術來源于傳統的模擬畫像,即當事人或目擊者描述案犯的容貌,專業畫師根據當事人或目擊者的口述繪制出案犯的面部圖像或者根據不同的容貌特點,分別畫出各種特征的五官圖像,然后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進行拼圖,最終形成模擬畫像。作為傳統的刑偵破案手段,上述方法被各國刑警普遍采用,而且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該技術具有技術先進、使用靈活、操作簡單、容易修改、造價低、易于掌握推廣的特點,能為偵查破案發揮重要作用。
一、人像組合技術的產生發展及演變
1938年,英國人Jacques Penry 為《人像特征》一書收集臉譜插圖時,偶然發現相同角度拍照,并放大相同尺寸的人像特征(部件),完全可以互換,組合成新的人的像貌,人像組合技術由此產生。
公安部和清華大學、刑警學院、各個公安廳以及刑科所也分別研究開發了屬于自己人像組合技術,大大促進了我國人像組合技術的發展。
二、人像組合技術的科學理論與實踐
人像組合技術的科學依據及基本原理,是利用人體相貌特征的穩定性、差異性和人的記憶、再認能力的相對準確性。首先,生物特征是人的內在屬性受遺傳因素的決定,具有很強的自身穩定性和個體差異性。其次,人的記憶、再認是大腦存儲信息,并反饋再現的能力也決定著人像識別技術的成功運用。
人像組合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
(一)人像部件特征的分類標準
目前我國像貌特征分類方法很多,標準不統一,內涵難以界定。有的將臉型分為甲、由、申、田、目、國、用、風八大類;有的將臉型分為圓臉、瓜子臉、橢圓臉等。對此相貌學很難有一個量化標準,因此我國迫切要求建立統一的量化相貌特征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方法。
(二)人像特征資料庫的建立
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分析,每個人由于遺傳基因不同,其相貌特征自然人各不同。人的相貌特征受多方面影響,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先天因素、后天作用等。我國研發的人像資料庫可以按地區(東北區、華北區、華南區、西北區、西南區、華東區、華中區)、種族(漢族、回族等)、性別(男性、女性)等分類。同時,隨年齡的增長,人像相貌特征也會發生變化,尤其是眼睛、嘴巴、下顎、額頭。因此,人像資料庫可以分年齡段,如:18歲以下(少年)、18—30歲(青年)、30—40(壯年)、40—55歲(中年)、55歲以上(老年)。
(三)人像組合部件資料數量的確定
人像組合技術的人像部件資料庫應存儲一定數量的人像部件資料照片。從人的記憶、再認識能力分析,當事人或目擊者辨認照片越多,受干擾越大,容易產生視覺疲勞,記憶越模糊,選取的像貌特征越不準確。人像照片資料太少,又缺乏代表性。因此選取的像貌特征分類應準確,特征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
(四)影響當事人或目擊者描述的因素
1.心理因素
當事人或目擊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描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記憶因素
當事人或目擊者與犯罪嫌疑人接觸時間短或受案發當時環境條件的限制,容易出現記憶模糊,對犯罪嫌疑人的容貌缺乏清晰的認識,描述難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3.文化素養因素
人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認識能力,因文化程度的高低、年齡的大小、職業習慣等因素的作用千差萬別。
(五)工作人員需了解和注意的問題
1.人像組合要以當事人或目擊者的描述為根據,絕不能生搬硬套。通過不斷的更換部件以求達到最佳的人像組合,再通過感觀確定最后的人像容貌。注意在實際的案件中要綜合考慮是否是案犯同伙,盡量排除不必要的干擾。
2.理清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部分指的是人像組合中的單個部件,而整體則指的是單個部件組合后形成的人的相貌。人像組合時需要考慮部分與整體的相關性。
三、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科技強警”“人才強警”方略
(一)開發配置簡單、使用簡捷、操作簡便、圖像逼真、實用性強、易于普及的計算機人像組合系統
計算機人像組合系統操作越簡便、快捷,越有利于推廣應用。大多數基層民警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較低,如果將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推廣普及到基層刑偵部門,就必須簡化操作程序,提高自動化程度,才能有效發揮人像組合的作用。
(二)提高人像組合操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
人像組合人員應具備較高的溝通能力、基礎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初步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以及相關的偵查學知識,了解相關相貌特征的構成與分類等基本知識,才能在操作中對當事人或目擊者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啟發,才能勝任該項工作并為偵查破案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持。提高人像組合的操作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重點在于培訓,公安機關應設立專職人像組合的操作人員,確保人像組合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及有效性。
(三)優化和完善人像組合技術的管理方略
1.盡快建立人像組合技術的標準,完善管理體系,加大應用的有效性,統編培訓教材,做到規范化和應用化。
2.在實踐應用中要不斷的總結、改善和反饋,引進有關的先進技術來完善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發揮它所具有的優勢。建立公安機關等相關實務部門和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開發單位長期聯系的長效機制,以實務促發展,以發展為實務,讓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在實踐中完善和提高。
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是刑偵工作中比較直接高效的偵查手段,在案件的偵破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實踐中,我們應充分利用該技術,工作人員要與當事人或目擊者密切配合,克服各種客觀因素的阻撓,充分發揮計算機人像組合技術所具有的強大的功能優勢,客觀、真實、準確的再現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為偵破案件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