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大春(白城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吉林白城 137000)
?
高校體育保健課開展現狀研究
紀大春
(白城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吉林白城137000)
體育弱勢群體學生在高校之中是客觀存在的群體,他們由于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夠正常參與正常的體育運動,但依據體育教學的全面性原則,這部分群體亦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予以重視。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我省高校體育保健課開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對當下保健課中呈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與想法,以進一步促進和完善我省高校體育保健課程建設。
體育保健課健康第一體育弱勢群體身心健康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137
在2002年我國教育部就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明確指出:“保健課是為個別身體異常和病、弱學生開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應該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的保健課程教學”。雖說文件的頒布已有多年,但是在我國的高校之中雖說有部分院校開設了體育保健課,但是在保健課的內容設置以及考核評價方式設置上比較隨意,教學的重點多是放在了傳授實踐內容之上,對于體育教學的“健康第一”和“終身健身”的思想提及較少,所以課程開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也有部分高校沒有開設體育保健課。所以,針對當下我省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1研究對象。
該次調查選取了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華大學,白城師范學院四所高校,隨機抽選了高校體育教師和保健班學生400人。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人工查閱與網上查閱的方式查閱有關方面的專著30余部,以及論文100余篇。全面了解本課題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并從中歸納整理出有關保健課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
(2)訪談法。
與省內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一線體育教師進行多次探討,研究討論有關體育保健課的看法與認識。
(3)調查法。
隨機抽選4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00份進行實地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68份。
(4)統計分析法。
通過對文獻資料和訪談內容進行整理分析,并形成最終的研究結果匯報。
2.1該省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對象情況調查
身體健康是指在生理、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不單指沒有患病或衰弱。從表1中得知選擇體育保健課的學生有6.4%的學生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生理方面并無疾病但是體質方面較弱,這一部分學生選擇體育保健課僅是為了體育成績能夠及格;另一部分是患有運動禁忌癥或代謝疾病,主要表現為肥胖或急性病癥,身體疾病嚴重的不多,心理方面疾病的人群占1.5%。對于這些群體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影響這些大學生健康的內在因素仍是缺乏體育鍛煉所致,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成了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外在因素另外,還有一些意外事故所導致的傷害等。

表1 保健班學生身體狀況調查
2.2該省高校體育保健課師資力量情況
在所調查的學校當中,專職的體育保健課教師人數為零,參加過體育保健知識的培訓的教師僅占7%,自學過體育保健知識的教師大約有14%,大多數教師多是由其他科改上保健課,或出于教學任務的需要,或年齡偏大身體狀況欠佳等原因。而發表過與保健課有關的科研論文的教師也只有9%。保健課教師的業務水平一定程度上對保健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對體育保健課程的正常發展起了制約作用。
3.1體育保健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體育保健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所以具有專業資格的教育人才還十分缺乏。即使有,學校也難以對他們進行重視,導致人才流動率很高,無法留任的現象嚴重。另外,由于現在的大學生體質虛弱,甚至一定程度出現了健康隱患,所以授課過程中處理不當出意外的幾率很大,為了避免風險,學校往往就會對這類課程采取消極的態度。
3.2體育保健課程體系建設缺乏針對性
和大多數基礎課程一樣,想要完整且高效地進行體育保健教育,優秀的教材也是必要的。目前吉林省各高校的體育保健課程體系還處在自說自話的階段,缺少統一的教材。一些學校自編教材供教課使用,但這部分教材漏洞百出,教學方法照搬十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一套,教學內容也缺少新意。由于通體呈現一種陳舊的特征,根本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
3.3體育保健課師資力量薄弱
從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源頭來看資源就較為緊缺。現在很多在高校執教的體育保健老師并非專門體育專業出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培訓,所以他們的教育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體育教育”上,忽視了這一代學生特殊的心理狀態。師資力量的薄弱,從根本上導致了高校的體育保健課程無法正常有序地開展。
3.4相關場地器材設施不完善
參與體育保健課的學生可謂是特殊的體育群體,不能夠像普通學生那樣正常的使用體育場地、器械等設備,他們需要特殊的裝備設施,這在很多高校當中都沒有相應的配置,這也是制約當下體育保健課不能廣泛開展的重要原因。
4.1觀念轉變思想更新
如今倡導教育資源要公平分享,特別關注一些身體有缺陷的學生的受教育權利。體育作為一門依靠身體機能活動的課程,對殘障的學生有著尤為大的影響。新《體育法》中明確要求要讓病弱傷殘的學生能夠和正常大學生一樣接受體育保健教育。
4.2加快體育保健課課程教材建設
關于體育保健課程教材的重要性筆者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下面我就教材編寫給出幾點建議:首先,要有一個總領性的大綱。這部分要根據新課改要求和《體育法》規定的要求編寫,可以作為吉林省內高校統一流通的范本。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則要根據各高校學生體質情況來組織。,可以采用推薦選編或主編負責制與編寫組相結合的辦法,以保證教材內容更科學。
4.3全面提高保健課教師的業務水平
基于當前吉林省體育保健課程教師的總體教學能力,學校應該開始重視教師能力的培養。具體培養方式可參考其他基礎科目教師培養,如定期開展學習班,邀請體育界專業人才進行授課;組織優秀骨干教師進修;同時對他們進行系統的醫學,食品保健學等相關學科的教育。這種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建設雖然前期會投入較大,但慢慢就會看到成果。
4.4拓寬教學思路與對象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類課程的開展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在當今尊重差異化,理解個性化的社會環境中,高校體育體育教育界對健康的概念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健康絕不僅僅是身體機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在以往的體育健康課程中身體傷殘有恙的學生會被關注,但是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卻隱藏在正常學生的隊伍中沒有被發現。據有關部門統計,普通高校大學生中大約有20%的人患有心理疾病,對待這些學生應該以通過一些放松身心,釋放壓力的輕松性運動項目教學為主,使他們在天性釋放中緩解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適,培養出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性。
保健課的對象一般是一些傷殘、病弱和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因而其特點具有獨特性,要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必須認真開展科學研究,規范教學內容化,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了解并利用保健課的發展規律,在其教學質量上下功夫,才能促進大學生身體的康復、使其體質得以強健、身心健康發展,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1]孫屹立.高等學校體育市場化的對策與研究[J].中國市場,2006 (32):11-12.
[2]林建華,郭瓊珠.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現狀及課程設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4):44-46.
[3]劉成.對普通高校體育班學生體育認知的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1999,3(1):79-81.
[4]林建華,郭瓊珠,黃景東.高校體育保健課程改革的現狀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S1):79-80,82.
[5]劉永峰.高校保健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學刊,2001,8(2):115-117.
[6]朱小慶,袁玉濤,王明.對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現狀的分析與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3(3):47-48.
[7]郭小蘇.普通高校中構建健身保健課程教學的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00(1):63-65.
G8
A
2095-2813(2015)10(c)-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