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周旭丹 柴 靜 宋廷宇 姚方杰
(吉林農業大學 園藝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工作的思考
王 薇 周旭丹 柴 靜 宋廷宇 姚方杰
(吉林農業大學 園藝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逐漸顯現,吉林省各高校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對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工作進行探討,通過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以期為吉林省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等教育 國際交流與合作 教育管理
吉林省各高校已認識到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交流與合作的管理工作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如缺乏對國際及國內形勢的認識、管理體制僵化、管理組織程度不高、缺乏健全的教學管理機制等,亟待得到有效解決,以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促使高校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1.管理層沒有正確認識國際及國內形勢
目前,吉林省很多高校缺乏對國際交流合作的正確認識,特別是管理層,沒有深入了解教育國際化總體趨勢,也沒有掌握自身在該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更沒有認識到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于高校自身發展所具有的促進作用。這樣一來,就難以找到正確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同高校之間的結合點,無法有效推動管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
2.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管理體制缺乏靈活性
在吉林省多數高校中,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由校級包辦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管理也包含其中。在該體制下,高校所有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相關工作均由校級的外事部門負責,而高校內部職能部門、各個院系、教師和學生等無法有效參與其中,造成現行的國際交流活動不符合各個院系教科研的現狀,呆滯而沒有活力。與此同時,吉林省不少高校沒有建立健全決策機制,大大增加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中決策的隨意性,也降低了其實效性與連續性。
3.相關人員素質較低
吉林省各高校缺少專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人才,現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多來自外語專業,他們對于管理工作的相關知識及技能掌握不足,而且人員配備較少,導致他們在管理工作中十分繁忙,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自我學習。加上高校很少為他們提供進修的機會,使得他們的專業素質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只是依賴于工作中長期積累的經驗展開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對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有效管理。
4.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教學管理機制尚未健全
中國和外國無論是在辦學模式,還是在利益目標等方面,均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學及工作機制等方面的不一致是難以避免的,因而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教學的質量管理、運行管理和學分認定上就很可能會存在不足,難以得到中外雙方共同的認可。與此同時,由于政府監管的缺失和相關管理人員存在觀念誤區,也引發了很多問題,如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舉辦方與高校的關系缺乏協調性,沒有正確認識國家相關政策,以及執行乏力、盲目引進一些外籍教師和中外學生管理不當等。
1.增強管理層的國際意識
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迅速,推動了科技的交流和國際之間的合作,人才的本土化與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因此,吉林省高校的管理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明確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具有的意義,從而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具體來說,應該采取以下兩點措施:一是改變僵化、保守的思想,深入理解國際化教育的內涵;二是應該對國際交流與合作形成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師資力量的重大意義,從而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促進本校競爭實力的提升。
2.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管理體制
吉林省各高校應該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體制的完善,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以確保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夠完成跨越式的發展。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一體化”管理的措施,也就是說,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國際交流與合作統一的歸口管理。此外,還應該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上的投入,確保足夠的經費支持;第二,加大宣傳力度,讓師生能夠及時了解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最新動態;第三,將教科研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有效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從而推動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
3.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目前,在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中,一般包括合作辦學、舉辦國際會議、引進國外智力、引進課程、招收留學生、合作科研等多項工作的管理及協調。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管理人員往往忙于以上事務工作,而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進修。因此,吉林省各高校應努力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增加編制和崗位,適當地位管理人員提供學習、進修和出國培訓的機會,讓他們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更好地為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一般來說,進修培訓的內容應該圍繞語言、專業知識和技術、涉外政策及法規、多元文化知識等展開,與此同時,應該提高管理人員的保密及防滲透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好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管理工作。
4.大力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教學管理機制
建設先進的教學管理機制,可以確保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高效、順利開展,所以,吉林省各高校應該采取現代化的管理知識及手段,包括項目管理等建設適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型管理機制。其中,項目管理主要是借助組織、計劃和控制等各種手段,對項目中的相關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及利用,并有效管理成本、質量、進度、風險和人員等,從而順利達到預期的成本、質量和進度目標。而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是高校的一種教學項目,其同樣離不開成本、質量和進度的控制,因此,吉林省各高??梢栽趪H交流與合作中引入項目管理,從而促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1.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對于吉林省多數高校來說,受到主觀認知與客觀環境的影響,通常過于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數量,而不重視質量,這樣一來,難免會導致該項工作的水平較低,對于該校的教學改革和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吉林省各高校應該正確認識這一項目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不僅要強調經濟效益,而且要重視社會效益,不僅要強調短期效益,而且要重視長期效益。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吉林省高校應該在保證對外交流與合作數量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質量,從而真正發揮該項工作的作用,讓廣大師生真正受益。
2.學生培養的引進與輸出之間的關系
吉林省各高校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條件,積極地吸收留學生。具體來說,可以借鑒北京工業大學的做法。該校同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工程系每年都會舉行一次暑期課程班,到北工大開講,兩校的教師與學生可以一起參加相關課程。由此可見,在這一合作模式下,北工大既引進了美國的計算機課程,又引進了美國的專業教師授課,而國外學生也在北工大學習該課程,為北工大學生提供了在校內同國外學生一起研討和學習的機會,能夠真實體驗到國外高校的學習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并能夠促進他們外語能力及國際交流水平的提高。而對于北工大的教師來說,他們也可以參與到這次教學活動中,借鑒國外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從而使自身的教學思路得以擴展。所以,吉林省各高??梢越梃b這種模式,正確把握學生培養的引進與輸出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實現教育的國際化。
3.教育資源的輸出與引進之間的關系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持續提升,如果只是一味地引進教育資源,那么,很難滿足新時期的高等教育需要。因此,吉林省各高校應該正確把握教學資源的輸出與引進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不僅要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而且應該正確認識本身所具有的成就和優勢,從而主動地輸出本校的教育資源,推動國際教育的發展。此外,吉林省各高校還應該重視國內外合作辦學,或者在國外設立相應的教學點,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國際教育中,增進世界各國文明的交流。
4.教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
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在各高校,諸多思想觀念和信息同時存在,不斷滲透,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意識形態,很有可能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不良的影響,從而產生“崇洋媚外”等現象。因此,吉林省各高校不僅要真誠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強德育教育,時刻端正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避免“西化”等觀念意識的滲透,正確把握教學與育人之間的關系,在推動教育國際化的同時,保持學生的本土教育。
近年來,經濟的全球化和教育的國際化,為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吉林省各高校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改變原有的管理思路,進一步加強教育改革,增強管理層的國際意識,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管理體制,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大力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教學管理機制,從而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管理工作。
[1]周一,鄧明茜.明確定位,認真服務,積極引領,促進交流,加強合作——訪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江波博士[J].世界教育信息,2010(1):10-15+44.
[2]沈健.努力譜寫江蘇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新篇章[J].世界教育信息,2012(3):12-16+22.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重點課題(zc1 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