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春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思考
張瑞春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高等學校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大學生中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助推大學生成長成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高校應從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全面拓展有效的教育途徑、不斷深化豐富的教育內容三個方面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大學生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十八大”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前八個字四個詞體現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中間八個字四個詞體現了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后八個字四個詞體現了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是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集中反映了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精神旗幟,也是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基礎。高校既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又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更是現實的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指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各界嚴格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攝、引領、整合大學生多樣化的價值觀,使大學生認知、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融入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精神世界,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而后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實現知與行的統一,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精神旗幟,也是大學生立身、成長、成才的思想根基和行動導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未來的強大力量。因此,在大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增強主流價值觀念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匯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偉大工程的需要。
面對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多變的現實,大學生的價值觀明顯地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大學生閱歷淺,同時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三觀”未完全固定,對世界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在確立實現自我人生理想的時候難免會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務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列為重要內容,引導和促使大學生認知、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大學生要成長成才,需要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黨和人民寄予的殷切厚望,也是大學生自身的成才目標。新形勢下,因受腐敗現象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加上部分高等學校忽視素質教育,致使在一些大學生出現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的問題,如價值取向功利化;政治信仰不堅定;責任意識淡薄;誠信意識缺失;包容精神匱乏等。這些問題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構成了嚴重威脅,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則為解決以上問題,進一步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大學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是社會各行業的優秀儲備,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弘揚者,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和行業的興替。新形勢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周圍;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進而自覺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事業的建設中。同時,大學生是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積極、最活躍的群體,通過自身正確的言行影響、感染、教育和引導周圍的人,在道德建設和實踐中起到帶頭作用。這既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又可使大學生更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真正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骨干力量。
(一)著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第一,家庭環境。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著重從正面引導子女,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以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用正面案例向孩子進行社會公德教育;父母應該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影響、熏陶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以英雄楷模為榜樣對孩子們開展模范教育等,由此全面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學校環境。學校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有責任教育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辨識社會現象,從而確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所以,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加強自身建設,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在思想上,任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行動中,教師要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以問題和學生需求為導向,為大學生辦實事解難題,切實服務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
第三,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會對學生起到正面的熏陶作用。所以,在社會上,要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方式,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盡力做到家喻戶曉,進而深入人心;選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模范,用榜樣的風采激起人們行為和思想感情的共鳴,促使人們學習、對照和仿效;要大力開展群眾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把核心價值觀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有機統一,與每一個人學習、生活、工作緊密結合,以環境育人。
(二)全面拓展有效的教育途徑。
第一,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要積極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如征文比賽、詩歌朗誦會、讀書演講會、黨團知識競賽、重大節日慶祝紀念活動等,把24字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各類活動中去,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陶冶情操,增長才干,提高綜合素質。
第二,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如:參加生產實習、實地調查、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在實踐中培養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切實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要建立系(院)政工干部、班主任、學生干部、黨員在內的QQ群、飛信群及學生工作微信平臺、共青團官方微博等,實時公布和發布學生普遍關心的就業、考研、新聞事件、學習生活知識、興趣愛好等信息,還可對學生中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作深入的調查了解,及時溝通、解釋與引導,解決學生的迫切需求,實現信息的個性化服務;要利用新媒體這一載體,積極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活動,如“我身邊的文明故事”微電影展播、學雷鋒志愿服務“微話題”大討論、五四紅旗團支部風采展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趣味化、形象化,讓大家通過轉載、評論,增強活動宣傳和參與的效果。
(三)不斷深化豐富教育內容。
第一,充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深刻、外延豐富、理論性強。教學中要緊緊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行為特點,在理論灌輸上求“深”,在釋疑解惑中求“實”,在教法學法上求“活”。
第二,加強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文化之源。所以,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讓大學生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認同和文化自信。
第三,加強對西方思潮和社會熱點的評價與討論。當代一些大學生受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影響沖擊較大,部分大學生盲目推崇自由主義、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等價值取向,側重于個人設計和個人價值追求。針對西方思潮,要客觀分析其主要思想觀點、表現形式、社會作用、基本特點和演變規律等,使大學生認清其本質,自覺抵御西方錯誤思潮,樹立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和崇高志向,筑牢思想防線,提高學生思想上的免疫力和鑒別力;同時要緊密結合當前社會急劇變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形勢政策宣講、社會現象透析、反面案例剖析、疑點問題討論等活動,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啟迪,激濁揚清,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端正人生價值取向。
[1]闞和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22-24.
[2]高慶濤.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及實踐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4-45.
[3]賀麗娜.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途徑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7):36-38.
[4]范潔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高教探索,2014(2):168-169.
[5]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新華日報,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