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雯 陳 萱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析大學生社會安全感影響因素及對策
顏曉雯 陳 萱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生活幸福指數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近年來發生的社會安全事件有所增多。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同樣存在安全感缺失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提高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的對策。
社會安全感 大學生 影響因素 應對策略
社會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反映,它是通過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的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了人類五種基本需求的塔形層次圖。文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不難看出,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層次圖的次底層,是實現人們更高層次追求的基礎。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塑造發展、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面臨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課題,如對大學生活的適應程度、專業知識的學習、交友戀愛、求職就業等。但由于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加上復雜的自身、社會問題,因此很容易導致一些大學生強烈的心理沖突,從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產生心理障礙或患有心理疾病。
在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不安定因素有所增加,由于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因此要重視社會安全感指數問題。而大學生作為這個時代和民族的未來,雖然沒有真正步入社會,但隨著網絡信息普及程度的擴大及大學生對社會實時動態的日益關注,使得大學生的社會安全感也受到一定影響。
為了全面且具體了解影響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的因素及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現狀,我們制作了《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現狀調查》,對2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收回有效問卷198份。
(一)個人影響因素。
1.自身發展
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身發展對安全感有一定影響。據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看,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安全感高。成績較好的同學比成績不好的同學安全感高。身高、性格、氣質等也是影響安全感不可忽視的因素。
2.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較大。在社會學中,家庭可以分為單親家庭、完整家庭、重組家庭。據調查結果看,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孩子的社會安全感較高,而生活在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較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在這樣的家庭里,不安定因素往往比較多,因而給孩子帶來的不安全感相對較大。
其次,家庭教育氛圍也是家庭影響中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家庭教育包括民主性教育、專制性教育。據調查來看,民主教育環境下的孩子社會安全感較高,而專制性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比較缺乏安全感。通過資料顯示,我們進一步發現民主性教育下的孩子雖然處事較有主見,自主性很強,但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不過總體上來說這種氛圍教育出來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而在專制性教育下的孩子,由于從小受到父母周全的人生安排和嚴厲的身心教育,往往會形成缺乏自信、膽小懦弱的性格,這一類的孩子往往缺乏社會安全感。
除此之外,家庭條件同樣是影響個人安全感因素中的一項。據調查顯示,家庭殷實的孩子社會安全感較高;而家庭條件一般或者較差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產生自卑心理,缺乏社會安全感。
(二)外在影響因素。
1.校園安全
我們可以看見校園悲劇時有發生。食品安全、校內設施故障,個人財物丟失、信息安全漏洞等問題,都直接關系廣大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校園安全對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的影響尤為重大。尤其是如今,網絡、媒體發展迅速,當今社會網絡和媒體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即時通訊的發展,人人、QQ、微信等網絡通訊軟件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帶來安全隱患。網絡騙局層出不窮,個人信息泄露的現象屢見不鮮。因而在如今網絡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的同時也成了校園安全中影響極為重大的一項。
2.同學間的人際交往和競爭壓力
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父母的寵愛讓這些象牙塔里的孩子內心變得越來越脆弱。近幾年來,高校學生自殺事件時有發生,投毒、砍殺室友等極端殘忍事件也時有發生。而據調查顯示,這些事件發生的背后就是這些學生無法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和競爭。顯然,由于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及抗壓能力低造成這些大學生心理安全感極度降低,因此釀成一樁樁悲劇。
3.就業壓力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很多研究從不同角度分析就業壓力產生的原因。有研究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分析,認為目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是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還有學者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入手,認為就業壓力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學校名氣不夠,目前用人單位追求名牌大學畢業。也正是這些原因造成的就業壓力給當今的大學生的社會安全感帶來很大影響,尤其是給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及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帶來不安全感。據我們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學校名氣和專業實用性是造成大學生產生就業壓力的最重要因素,學生認為名牌大學畢業的及替代性不強的技術性專業在畢業后普遍比較容易,而反之普通大學畢業生及管理型等替代性較強的專業比較難就業。這種壓力給相對的大學生的社會安全感產生了一定影響。
4.社會安全
近期,某些大學生失蹤及遇害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暴露了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自我防范保護意識和能力的不足。有關社會安全感的話題喧囂各類媒體,造成一些民眾對社會安全的詰責和擔憂。據調查顯示看,由于此類事件的發生、造成了部分大學生的心理恐慌,尤其是女大學生,對社會安全事件的恐懼排在了所有影響因素中的首位。由此可見,社會安全對大學生社會安全感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提高自己抗擊外界壓力和躲避社會安全事件的能力。
大學生個體平時應該多關注網絡及媒體報道,時刻保持警醒,防止上當受騙。與此同時,各大高校應該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員,設立專業的心理咨詢疏導平臺,或是定期開展有趣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都參與進來,調整心理狀態,提高個人心理素質。不僅如此,每個班級也要有相應的心理氣象員,及時關注班級學生的狀態,注意引導和調整不積極的心理狀態。
(二)家長在家庭環境方面要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平和、溫馨、美滿的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應采取合適的方式,因材施教在此依然適用;家長還要多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多和老師學校聯系,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然后可以引導他們形成個人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才會在心里產生更高的安全感。
(三)重視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問題不能依靠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或一種技術來解決,它涉及多個方面,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的全球性問題,是一項牽涉政府、企業、個人和國際合作的復雜工程,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和全社會、每個人共同關心、積極參與、攜手面對。所以,首先通信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行業監管力度,不斷提升政府的管理職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電信基礎運營企業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電信增值運營企業要積極唱響文明辦網、綠色上網的主旋律。最后要動員社會一切積極力量,反對網絡暴力和網絡騙局,投入到營造和諧、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中。
(四)注重社會、家庭及學校的聯合,營造積極友好的就業環境。
社會和學校及家庭要聯合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友好的就業環境,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降低大學生落入就業陷阱的幾率。同時,政府和社會要盡可能為大學生提供有力幫助,支持并幫助大學生自主擇業創業。而作為主體本身,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在校期間可以擔任學生干部等職務,積極參加課余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為以后參加社會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只有這三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大大降低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不安全感。
(五)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針對時下社會安全事件,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創新教育形式,讓學生能真正認識到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學校應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教給學生遇到危險時自救的正確方法,必要時可以實戰演練,達到預期效果。政府要建立并完善防范機制,對校園周邊、車站附近、繁華街區等區域展開日常巡邏檢查,聯合相關部門嚴厲打擊黑車、游商、黑旅館等行為,整肅社會風氣,消除陰暗滋生土壤,為維護大學生等弱勢群體的人身安全創造良好環境。與此同時,要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系統組織培訓教育,在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基礎上認真組織開展實用防護技能訓練,并將學習情況適當納入學生綜合能力測試及考核。通過提高學生素質,逐步形成全民安全防范知識的普及,從而積極有效應對各類意外風險傷害。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53-55.
[2]車文博,等.大學生心理壓力感基本特點的調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9(3):3-9.
[3]喬婷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學業成就歸因、就業壓力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5.
[4]林梅,等.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與社會支持作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4,18(12):16-21.
[5]劉靜.大學生社會安全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才智,2012(12).
本文為2014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批準項目《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安全感與就業壓力關系研究》(編號201413906005Y)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