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
(山東交通學院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3)
基于“學習元”的網絡協同備課模式構建研究
姜旭
(山東交通學院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3)
科技時代的來臨和信息社會的發展使科技手段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長足發展,科技手段更是帶來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推行。教育活動中的合作是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主流方向,網絡教研活動為協同備課帶來了諸多便利和優勢,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豐富教師的授課內容,對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
學習元 網絡協同備課 備課模式
“學習元”是學習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呈現的新發展趨勢,它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信息的共享、資源的智能挖掘和學習內容的進化發展理念的一種資源建設模式,可以實現集體智慧的無縫共享。
傳統的教師備課方式一般以完成課本知識講析為目的。目前高校的一線教師課程量大,教學任務重,對備課的過程與內容重視度不夠。此外,某些一線教師采用多年沿襲的授課模式沒有實時地更新與變化,導致教案內容多年不變。這種缺乏創新的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因為課堂內容過于呆板、信息量不足,使課題教學缺乏互動性與開放性。尤其是針對外語課程講,由于語言環境的有限性、課題內容的單一性使語言學習缺乏興趣與動力。
而現代的科技手段帶來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推行,克服教師個人知識儲備與知識能力的缺陷,網絡集體備課利用教師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形成的知識優勢開闊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豐富教師的授課內容,為新形勢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方式和手段。
1.群體動力學理論
美籍德國人庫爾特·盧因(KurtLewin)提出“群體動力理論”。群體動力學(group dynamics)稱“團體動力學”,是試圖通過對群體現象的動態分析發現其一般規律的理論。它以群體的性質、群體發展的規律、群體和個人的關系、群體和群體的關系等作為研究對象。群體動力學任務,應該積極創造公開的環境,激發學員的內在動機,讓每個人都對集體目標的實現付出努力。而網絡協同備課就是這種理論付諸實踐的平臺。
2.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倫博士對合作學習進行了這樣的界定:“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方法的總稱。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課堂上,同伴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實現的,小組通常由三五人組成。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學生在這里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開學習,同樣通過個人研究進行學習。”
我國教育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盡管上述提到的合作學習是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之間為完成更精彩和豐富的課題任務更要互動和合作。科學研究需要團隊的力量,網絡協同備課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是教學活動的動力來源,也是教育課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1.協作備課是網絡時代合作的新要求
網絡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社會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任何行業中的團隊與團隊合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重要。合作已經是現代信息是否的新要求。
在網絡環境下集體備課彌補了傳統備課的弊端與不足,可以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發表看法,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難點的討論,并在第一時間了解他人的智慧和看法。時間和資源的有效性為教師集體備課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所有的參與者都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使本學科有更全面的發展。合作,尤其是外語教學的最新要求與方式,是高等教育應大力提倡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2.協作備課是實施“協助式”教育發展的新途徑
高校教師目前面臨新的挑戰與變化。同校內同科目的教師雖然針對同一個教材內容授課,但由于教師是獨立個體,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個人備課內容進行差異較大的教學,另外由于時間與場地的限制不能對所講授的內容和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有效探討與溝通,同一科目的教師很難創造條件進行集體備課,更多時候教師都是單獨備課,這就可能造成同一科目的側重點不一致,更嚴重的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
“互助式”教育是指教師間的經驗交流與材料整合,集中眾人智慧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教師利用網絡實現本校教師之間、本地區各校教師之間或是同地區各校教師之間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立體備課,使集體備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
3.協作備課是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教育不是紙上談兵,教育應該注重實踐。網絡平臺為教育的發展與資源共享提供了新方案。通過網絡備課打破了教師自顧自的教學模式與格局,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教育的發展首先應該是教師的發展。主備人在備課過程中取眾家之長為他所用,還通過網絡資源擷取更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呈現給大家的是比較完善的教案。受用人可根據自己的優勢特點和經驗對主備課人的內容進行有益補充。不同教師都可以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豐富教學資源,可以在合作中找到更適合針對不同學生的上課方式。開展網絡備課,要求每個教師都參與其中,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融合集體的力量進行再構思,改變過去封閉的學習與教學形式,營造教師之間的交往、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圍。
1.以教材為中心
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雖然為我們提供更智能、更豐富的備課手段,但教育的內容和目標要求我們仍然按照使用的教材進行集體備課。因此,教材的選用應該認真對待。教材研究的核心是要學習的內容是否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認知程度。
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是以教材為中心的首要任務。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師的工作材料。但是對于外語教學來講,教材內容是基礎的,不能滿足語言的實踐應用,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查閱與教材相關的材料進行有效的必要的補充,優化教材內容,豐富教材內涵。
2.網絡協同備課的條件保障
教師隊伍是構建網絡協同備課的前提條件。這個隊伍的主備課人應該是本科目教育專員、專家教師等主干教師。這些主干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知識儲備可以為年輕教師提供更全面和智慧的教學方案。集體備課團隊的其他成員可以提供視頻、聲音、圖片等資源進行最有益的整合。
技術服務團隊負責網絡平臺的建設、教學資源發布及技術指導等服務。
3.網絡系統備課平臺
QQ群是比較基礎的備課平臺。在群空間中,用戶可以使用群BBS、相冊、共享文件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借用網絡優勢,更快捷地傳播教學信息。QQ群在集體備課中的應用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教師實現網上辦公。教師QQ群的建立,給教師提供了交流平臺,大家在群里暢所欲言,教師的計劃等資料也可以從群里直接掛到共享文件里面,教師之間資源、信息的共享,方便大家的閱讀交流。但是這種方法不能進行在線編輯,只是一個初步的交流平臺,不方便電子教案的整合。
Google筆記本的強大功能為教師提供了幫助。Google筆記本可以隨時剪貼有用信息,幫助教師在瀏覽網頁時不需離開瀏覽的網頁就可以快速而直接地將網頁地址、標題、選中的內容添加到筆記本中;可以通過Google賬戶,隨時隨地從任何聯網計算機上訪問Google筆記本;可以通過全頁視圖整理筆記本;Google筆記本還可以與其他人協作,共同編輯筆記本。將筆記本發布為公開網頁,獲得唯一的網頁地址,共享筆記本。
Google的在線“文檔”是一個網絡的辦公平臺,含有文字處理、數據表格、演示文稿。可以直接使用Google文檔構建“集體備課云”,還可以吸引校外的網友參與網絡教研活動,從而把校本教研放置在一個開放的平臺,增加對話交流層次,不斷引發智慧的生成。
Wiki是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Wiki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人們可以任意選擇匿名或實名方式編輯或添加內容。Wiki系統是一種超文本系統,人們可以在瀏覽器中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人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
協同備課的教師往往通過備內容和形式進而提升內容,達到讓學生延伸課堂內容和讓老師拓展自己的雙重目的。基于學習元的網絡協作理念的集體備課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才智碰撞的痕跡,同時它方便教師之間隨時進行研討。教師作為個體有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表達,同時教師的業務能力也不盡相同,通過協同備課的方式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網絡平臺大家各抒己見,資源共享,達到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更有利于更好地指導課堂教學,同時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也可以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
[1]王西靖.現代教育信息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武.教育技術——信息時代教與學[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3]張家全.網絡與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張紅玲.網絡外語教學理論與設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5]梁林梅.中外大學網絡教學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6]楊九俊.備課新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