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君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采用學習型教學模式,是學習型教學理論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一種新嘗試,這種實踐旨在打破課堂局限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挖掘學生的潛能,學習型教學模式明確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在營造融洽、和諧課堂交流氛圍的同時,也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學習情境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始逐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學習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型教學模式,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不僅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型教學模式的意義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學習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興趣是發展智能的催化劑,人一旦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去積極地探索學習,可以說,興趣是通向成功的橋梁,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覺探索,醉心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時啟發學生大膽創新,享受探索創新的快樂。在興趣的引導下,無論是學習好的孩子,還是基礎比較差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在探索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學習型教育模式引導下,不斷地超越自我。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學習型教學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型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然后,通過自主互助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索,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以學生為主體,一改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不僅會積極參與,還能將苦學變成樂學,自己成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負擔變成享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學習型教學模式,還可以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對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營造自主互助的課堂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強調自主學習,先學后教,這種教學模式一改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它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互助的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發展要求,課堂的合作性和開放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在愉悅的交往互動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學習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走出“填鴨式”的學習誤區,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構建學習型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1.創設學習情境,發展學生的個性
小學語文教學要從學習者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出發,創設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現學習目標的信息資源,這個信息資源既可以是音像資料、多媒體光盤,也可以是文字材料、書籍等,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既有利于學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也有利于轉變教師角色,構建活力語文課堂,為師生雙邊活動奠定基礎。眾所周知,學生只有享有學習的自由,才能夠擁有學習的歡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學習活動越自主,學生的個性越能得到有效發揮。所以,教師必須留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在學習過程中享有自由,才能增強主動學習意識,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達到最佳狀態。例如,為了鼓勵學生走進名著,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我們在教學《蜀相》一課后,組織了一次生動的故事會。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尋找一些材料,然后在課堂上講述“三顧茅廬”的故事,講述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故事,通過講述故事,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其主動學習意識。
2.挖掘課本、寓教于樂,營造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深入細致地鉆研課本基礎上,找尋一些趣味性教學內容,挖掘課本、根據內容寓教于樂,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將那些枯燥晦澀的內容設計成為帶有故事情節的、生動有趣的內容,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另外,在教學中,營造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對于構建學習型教學模式也非常有利。在這方面,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堂表演,通過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表演,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應用學習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語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王靜,楊紅偉,任建華.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課例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