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會
摘 要: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好方法,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體悟優美的語言文字,揣摩文段字詞的用法。從閱讀中學到語言運用的方法。然而,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學生大多不愿意主動進行閱讀。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深入學生心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閱讀;語文教學;主動學習
現代語文教學“活”的迫切性、可行性不言而喻,語文教學實施需從“樂”“情”“美”“智”四個方面入手,發揮師生的教學互動性,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推著教師跑,真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開發智力,其樂融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要確立現代閱讀理念,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實施現代閱讀理念,從而使閱讀教學真正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呢?
一、現代閱讀理念
現代閱讀理念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認識世界、搜集處理信息、發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國在新課程改革中設定的語文課程目標,也充分考慮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
1.現代閱讀理念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閱讀教學,其實是學生與作者(課文)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因此可以說,我們的語文新教材不是教本,而是讀本。
2.現代閱讀理念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
既然每個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的作品有不同的體驗。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不要刻意地去追求標準答案。
3.現代閱讀理念要求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
一般來說,教師對課本的理解應高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起到向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應適時引導,適時參與對話,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創設輕快、活躍、和諧的環境氛圍,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投入閱讀中。
4.現代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及其自主性和獨特性
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對于閱讀總是側重于理解、忽視情感,強調理性認識,忽略感性認識,把分析放在首位而不能整體把握文意。這也印證了課程觀念重視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發展。把閱讀目的定位于感知性、體驗性,就是要改變重視知識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完全遵循語文學科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會大大減弱。
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語文閱讀分析的要求
在過去的教學大綱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而新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里完全未提及“段落”這個概念。為何有如此大的改變呢?因為之前段落練習容易使教學陷入復雜分析的枷鎖中,總想要達到準確、統一的答案,從而忽視了對情感因素的理解,壓抑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違背了現代閱讀理念。在現代閱讀理念中,分段、總結文意不可能完全避免,關鍵在于,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為把握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
在過去,小學高年級的閱讀重頭戲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未被強調,與之相應的提法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過去的“概括”現在改為“體會”?!案爬ā毙枰骼硇缘呐袛?,而“體會”則更多的是伴隨著感性的把握,其表現形式更為自由。過去突出“中心思想”,現改為“思想感情”,其外延比“中心思想”大得多,“中心思想”只能固定在“統帥全文”的層面上,而且只能被認為是唯一的?!八枷敫星椤眲t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去解釋。“概括”更注重結果,“體會”更注重過程。對“概括”的要求,還往往強調規范、統一,所以,難以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而現在對“體會”的要求,重在自主感悟,鼓勵自由表達,所以能關照學生的個性體驗和感受。
實施現代閱讀理念需要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創造。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搏擊長空,做時代的弄潮兒。讓我們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共同勉勵吧!
參考文獻:
[1]王秀梅.怎樣讓閱讀教學更有效[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2.
[2]練光敏.讓閱讀教學“讀”出效果[J].文學愛好者,2009(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