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鳳娟
摘 要:在當今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能力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師的難題,通過分析影響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來探索一些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或方法,以期能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些許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表達;有效方法
口語是心理機制運行控制的人際語言交流活動,是人腦處理和控制語言的心理過程。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等。分析起來,大都是以下原因:學生對口頭表達不感興趣,表達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個性差異等。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呢?那么影響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又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影響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
1.情感因素
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貼近自己的生活、教法直觀、形象豐富,學習獲得成功及教師的良好評價等。他們學習的熱情易變化,不穩定,而且心理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
2.語言環境因素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常常會說出中國式的英語,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太缺乏英語語言環境了。學生只是在課堂上學到一句兩句,而一旦離開了課堂,他們基本上沒有任何運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了。
3.方法與策略的因素
沒有正確的學習策略與恰當的學習方法,必然會影響說的能力的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過多地依賴漢語,不會用英語思維,說話時老想著語法,想著漢語,結果是表達不流利,不連貫。
二、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1.培養興趣,大膽開口
課標特別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推動人探究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上教師可拿出點時間把已經準備好的供學生訓練的題目列出,讓學生表達,如,天氣情況、自己的家庭、見面的招呼等,讓學生發言。同時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也可穿插游戲或比賽的形式來激發興趣。
2.營造英語交流氛圍,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沒有英語學習的環境是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在英語學習中必須多渠道創設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形成完整的學習英語的環境體系。
(1)教室英語環境的創設
教室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良好的學習環境會不知不覺地帶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室后的英語角掛上一些英語小讀物,每期出一至兩次英語黑板報。教室里掛上學生的優秀作品,如英語書法作品和英語手抄報。這樣,教室就成了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學生目之所及皆有英語,潛移默化中,相信他們已經被調動起來了。
(2)校園英語環境的創設
利用好校園這個大環境讓學生學習英語,定會事半功倍。我們每期都出英語墻報,增設了英語欄目并定期推出英語小知識、小歌謠、學習小技巧,刊登班級英語之星照片。全體師生人手一本《日常英語200句》,大家都學,路上打招呼、早操課間操的口令都用英語;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播放英語歌曲、英語小故事、小笑話、口語對話等。
(3)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使用英語要盡量做到“四要”:一要簡短化。教師要有意地將句子進行簡化處理。比如“Are you ready?”簡化成“Ready?”既能保持原有的表意功能,又能降低學生聽辨和理解的難度。二要體態化。教師講英語要盡量用手勢、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加以說明。三要韻律化。教師可將其改編成韻句教給學生。四要直觀化。盡量使用直觀的手段進行教學。
3.結合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聽錄音并模仿
聽錄音主要是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語言場景,讓他們有模仿的參照物,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對簡單的社交語言的表達方式的熟悉。另外,模仿時不可按照自己平時的閱讀或說話的習慣去改造磁帶里的語音語調。只要堅持模仿到最后,口語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2)朗讀
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是借助語音形式生動、形象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言語活動,是口頭的語言藝術。所以,也要求字正腔圓、朗讀有意識地以磁帶里的語音語調方式去朗讀。模仿和朗讀是練習口語的基礎,也是提高口語的關鍵。堅持上述有效朗讀,很多語言、詞匯和表達方法便自然上口了,語音語調也隨之會好起來。
(3)背誦積累
提高口語不免要背誦一些東西,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大量背誦篇章,背誦一些名句和兒歌是非常有必要的。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背誦一些常用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就可以積累較豐富的詞匯和常用的句型,為口語交流做好詞匯和語法上的準備。
總之,英語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各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去進行教學,才能為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英語必須要有練習說的機會,這是學好口語的基礎,所以讓學生大膽的開口說話,把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相信經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小學生離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必定不遠了!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