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主題式閱讀通過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當今教學模式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的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值得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是發(fā)揚和傳承中國漢語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提高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除了學習課本教材外,還應該適當地結合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課堂知識在課外閱讀中的靈活應用。
一、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的價值
在語文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中都有一個清晰的主題,因此,在對每一個主題進行學習的時候應當配置一個相同的閱讀主題。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教材中,根據教材內容設置了八個主題,包括祖國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人與動物等。這樣一來,就有助于教師開展以語文教材為中心的課題學習,以教材的編排為基礎提煉出教材閱讀的主題,然后將閱讀的主題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并適當地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最終實現(xiàn)將課堂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中的目標。
二、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的教學策略
1.把握課文主題以及中心思想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把握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那么就會造成學生對課文的無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題式閱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經典文章進行分析和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主題的課文進行歸納和總結。比如,在教材中,以親情為主題的課文有《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與地壇》等,以愛國為主題的課文有《我們愛祖國》《狼牙山五壯士》等。通過對不同主題的文章的分類,學生可以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進一步的學習和分析中,學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
2.通過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無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為學生無法徹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辭手法經常會賦予某些詞抽象的意義,使其脫離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營造特殊的情景幫助學生挖掘文章所表達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了許多描寫草原的比喻句。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草原的圖片或者教學視頻,通過這些教學輔助工具來描述草原的生機勃勃。再比如,當學習《扁鵲治病》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蔡桓公與扁鵲見面的所有場景,把兩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文章含義的理解。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模式的運用,一方面提升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閱讀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學科教學與研究,2014(8):4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