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萍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個性化閱讀關注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其目的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新勢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實施;探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個性化閱讀的概念做了明確定義:“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不應該影響學生的閱讀活動。要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理解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獲得心靈的啟示,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閱讀的樂趣。要尊重并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p>
小學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時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感受。教師引導下的閱讀多為研讀,這與“以學生為本”的閱讀思想相吻合。個性化閱讀還要求,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理解文章內容,真正做到個性化。關于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個性化閱讀,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大量閱讀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重要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升閱讀量,通過讀書而不是做題來增大閱讀面。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蔽覀冞@里說的“多讀書”并不是隨意地讀書,教師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予以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擴展閱讀面:通過閱讀文學性書籍提升語文鑒賞水平,通過閱讀科學性書籍增加知識儲備。讀書的目的就是要增長見識,豐富人格。
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閱讀的方法,做好積累工作。通過閱讀書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語言素質都會得到提升。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學生就能將教材中的內容轉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并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正是因為如此,個性化閱讀的第一步就是擴大閱讀量,以積累的方式逐步提升能力。
二、課內外閱讀學生有自主選擇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著重強調了閱讀本體的個性體驗,比如“增加知識儲備”“有自己的想法”“能夠獨立評價”“說出自己的感受”“自主進行思考”“提升審美品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制訂計劃”等。在開展課內閱讀活動時,同樣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感受。所以,學生在進行課內閱讀時,也可以對自己閱讀的內容進行選擇,“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我在講解《索溪峪的“野”》時,引導學生在完成課文閱讀之后,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對水之野、山之野、人之野和動物野進行描述,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內容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感悟是發自心底的,所以每個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都是充滿學習熱情的。
三、自主探究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主要方式
學生可以自己選擇閱讀內容,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還不能算成功。怎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呢?我們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在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理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學生進行討論。在閱讀活動中,不管是學生和文章之間的交流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都會增加學生的個人體驗。教師在處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時,不能用統一、固定的標準去衡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并和學生更多的進行交流,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
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作品的本身是沒有生命的,正是因為有了讀者的閱讀,作品才有了自己的意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閱讀的感受也會不同。正因為如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理解文章,并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學習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出不同的反應:有的學生認為“風一更”和“雨一更”這樣的描寫可以體現行軍的艱苦;有的學生從“夜深千帳燈”這樣的景象描寫中感受到行軍打仗的悲壯;還有的學生從“故園無此聲”這一句中感受到行軍在外的戰士對于家鄉的懷念。學生對于文章的個性化理解體現在不同的感悟中,這也是個性化閱讀實現的一部分。
五、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看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允許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看法。每一種觀點都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是個性化的感悟?!北热?,在講解《火燒云》一課時,因為學生對于火燒云不太了解,所以在文本閱讀上受到限制。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閱讀重點段落,并讓學生著重理解一些文章中的詞語,比如“一會兒”“接著又”“忽然又”等,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重點的段落和句子中某些重點的詞語,感受到火燒云發生時場面的壯觀。教師只有鼓勵學生對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個性化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個性化閱讀,對于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具有重要作用。我們要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自主選擇閱讀對象,并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閱讀體驗。實施個性化閱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中彰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發現文章內涵。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