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亮+岳佳
摘 ? ?要: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但當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班級成員集體觀念缺乏、學風日益淡化、班級成員心理不健康等不良狀況。為此,要通過分析其出現的原因,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和立德樹人的要求,從主體、理念和內容、空間三方面來尋求解決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 90后大學生;精神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8-0083-02
關于高校班級文化的概念,學者們給出了多種觀點:物質精神說、意識形態說以及群體亞文化說等。在此,高校班級精神文化主要是高校輔導員通過引導班級全體成員參與集體生活、學習以及日常交往所形成的符合他們身心特征的共同思想特征、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的綜合。班級精神文化集中體現為一種團隊精神,側重反映了班級全體成員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其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對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我國高校班級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需要在深入分析中加以解決。
一、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歷來備受高校的重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了發展。但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集體觀念缺乏,班級凝聚力弱
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體是90后大學生,他們集體主義觀念缺失,班級凝聚力弱。主要表現在:首先,他們多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烈,社會意識淡薄,在自我表現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其次,他們具有獨立的行事作風。在各種活動中,部分學生對班級活動表現出無興趣,與班級想要通過組織活動來凝聚大學生的目的和想法相背離。最后,網絡是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與網絡互動頻繁,客觀上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依賴相對減弱。因此,當前高校學生集體意識弱的特征弱化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班風學風日益淡化
90后大學生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重要人力資源。但當前高校班級存在學風日益淡化問題,有調查顯示:“在學習風氣上,以及格為其學習目標的學生占56.11%,而對學習無目標的學生約占到10%?!盵1]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成長起來的90后,難以適應更注重學生進行自我合理安排、獨立計劃和合作學習的大學教育模式,對學習減少了興趣。其次,大學有多種活動,學生們更愿意將時間用在參與活動上面。最后,他們主體意識強,喜歡獨自學習,缺乏合作精神。這樣,班級的學習風氣就處于分散的狀態之中。
(三)班級成員心理健康存在問題,人際關系不和諧
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主要是90后,他們處在一個復雜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環境之中,自身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首先,他們大多為獨生子女,受到家里長輩的寵溺,缺少集體生活并難以適應。其次,當前大學生大多是通過電話、網絡來實現與他人的交往,容易與班級成員造成隔閡,選擇自我封閉。最后,宿舍是班級的一個小的組成部分,宿舍成員的生活習慣、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容易引起矛盾,造成人際關系不和諧。
二、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存在問題與其各組成部分作用的發揮受限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高校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有限
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缺乏示范和引導。首先,輔導員自身面臨來自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次,部分輔導員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難以將教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缺乏相關經驗。除此以外,高校輔導員對班級未形成和諧民主的精神文化建設氛圍負有責任,難以使學生體驗到精神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在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參與不足。第一,他們重視個人的主體意識,忽視集體意識。第二,他們的價值觀多元,功利性明顯。當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深受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具有實用性和功利性的西方思想和價值觀的洗禮,對其主導價值取向產生了偏移。第三,他們人際關系淡薄。目前大學實施的是學分制,這加劇了學生的自我封閉。他們沉迷于網絡世界,難以融入到現實的人際交往中。
(二)班級活動理念滯后,內容單一
班級活動理念滯后。班級活動理念指導班級活動的執行,而班級活動理念與現實的班級活動有一定差距。當前高校實施的是學分制,但高校班級活動理念與學分制認可所有學生在智能以及個體意向方面的差異存在距離。班級活動理念滯后,忽視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班級活動內容單一。班級活動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源泉和動力,是班級開展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機制。高校班級活動內容單一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班會和團會內容枯燥單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班級活動內容開展形式單一。
(三)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空間受限
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不同場地。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網絡成為高校學生除宿舍、班級和校園外接觸最多的虛擬空間。當前高校開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空間主要集中在班級、校園和校外等實體空間,利用網絡虛擬空間的寥寥無幾。
三、解決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問題的有效路徑
面對當前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日益突出的問題,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一)發揮輔導員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1.輔導員要發揮“引導員”作用。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協調處理好各方面壓力,重視高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說法,在集體活動中先進的思想發揮得越充分,班級就越優秀。在對高校學生開展道德教育的時候,要將學生個性的培養與集體活動相融合,一方面培養學生個性,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意識[2]。其次,高校輔導員要不斷自我“充電”,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高校輔導員有兩個基本職責,除了要在班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進行學生事務管理工作[3]。因此,他們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提高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最后,高校輔導員要培養和諧民主的班級氛圍。輔導員要及時把握學生動態,有效地調節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
2.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于要加強自我教育。首先,高校學生要不斷進行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理想是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高校學生擔負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使命,是“中國夢”的引領者和主力軍。一方面,高校學生要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思想的熏陶,提高自身思想素養;另一方面,高校學生要明確自身的理想追求。其次,學生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歸屬與愛、交往、自我實現等都是人基本的心理需要,因此,學生要利用多種渠道,提高學習和運用心理健康知識的能力。最后,學生要主動發揮主體作用。高校學生要積極主動發揮其在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的主體作用,全面參與班級活動的籌劃、準備、實施和評價整個程序的各個環節。
(二)創新班級活動理念,豐富班級活動內容
1.創新班級活動理念。班級活動理念對一個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形成和發展至關重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更新教育觀念,把握主流思想。首先,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更新教育觀。輔導員在肯定學生存在主體差異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一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班級活動,激發學生的潛能。其次,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把握主流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以班級活動幫助9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高校輔導員和班級活動組織者要在班級活動中引入人本理念和激勵理論。人本理念注重對人本身的尊重,注重對人性的正視[4]。激勵理論在于通過目標激勵、獎懲激勵和榜樣激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5]。人本理念和激勵理論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動力,促使其把外部刺激轉化為指導自己的自覺行為。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需要通過班級活動來獲得發展。班級活動的有效開展在于其內容對班級成員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滿足學生身心發展和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首先,改變傳統主題班會和團會活動內容單一、形式僵化等狀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質量。其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其他活動,如學術創新活動、文娛體育活動、專業實踐活動和趣味知識競賽等合作型活動[6]。在輔導員的指導和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下組織和策劃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旨在使學生得到鍛煉,提高團隊精神。
(三)充分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和虛擬空間
1.充分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空間。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現實空間依然是班級文化活動開展的主陣地。除此以外,班級文化活動還需要進一步向外擴展,占領社會這一更為廣闊的地域。高校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為促進青年發展而提供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和服務社區活動。
2.開發利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虛擬空間。網絡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陣地,高校輔導員要利用網絡這一與學生聯系密切的平臺,開發以高校學生為主的文化型、教育型、趣味型班級交流網站,以一種方便有效的、資源豐富的網絡教育形式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在高校班級文化中居于核心與靈魂地位,通過班級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班級理念的創新,班級活動的拓展和班級空間的擴大,高校學生能夠認識到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樂于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朱廣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D].上海:華東
師范大學,2010.
[2]楊麗艷.蘇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10).
[3]李愛民,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基本內涵及實現路徑
[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4孫劍.人本理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工作
研究,2010,(16).
[5]王建中,徐安興,丁科.激勵理論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
啟示[J].科技信息,2009,(28).
[6]耿振新.大學新生班級活動與學生能力培養研究[D].山
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