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裕祥
摘 要:運球上籃是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之一,也是初中體育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深得廣大學生的喜歡。但學生在練習時經常出現上籃命中率不高等問題,影響了他們對籃球的學習興趣。教師如何找出問題的原因,并能針對性地加以改進,使學生能盡快掌握運球上籃技術,本文提供了一些看法與建議,以此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運球上籃;學生;體育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8-0036-02
籃球運球上籃是初中體育課教學的主要教材內容,也是上海市初三畢業生中考體育測試球類選測項目中學生選擇最多的一個測試項目。據對上海市多個區學生選測人數的了解,男女考生每年選測籃球項目的人數占85%左右,而男生選測的比率更高,要達到95%左右。筆者根據前一段時間對靜安區初二年級學生籃球運球上籃教學抽查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自己深入基層學校聽課調研、參與教學研究積累的點滴經驗,對目前初中體育課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籃球運球上籃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談一些個人看法和教學改進建議,與廣大體育教師商榷。
這次我們抽查的是籃球運球上籃,全區初二年級學生體育課本學期都安排了這個項目,各學校基本上設計了6課時左右的學習時間,主要是為了升入初三后,學生中考體育測試選擇該項目做準備。本次抽查時間是在各位教師對這個單元教學內容即將完成或已經完成的情況下進行的,抽查的內容是“籃球半場往返運球上籃”,抽查目的是檢查學生通過這個教學單元的學習,在掌握動作技能方面所完成的情況。這次抽查出來的結果能基本反映目前我區初二男、女學生在學習籃球運球上籃時掌握這項動作技能的普遍情況。本次抽查了全區12所有初二學生的學校,共14個班級,369名男女學生,其中男生184人,女生185人。從抽查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主要反映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運球上籃的命中率不高
從統計結果來看,學生上籃直接投進和第二次補籃投進,兩次加在一起的命中率僅為51.4%,剛過一半。上籃第一次直接投進的命中率,男女生合計為17.8%,而女生只有9.7%,不到一成。男生雖然大部分人喜歡打籃球,對籃球也有一定的基礎,但運球投籃的命中率也只達到25.8%。學生在練習運球上籃時為什么最后總是球投不進,命中率不高?從對369名學生抽查時完成動作的情況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圖1
1.學生不了解“擦板球”在籃下投籃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不會也不知道在籃下投籃命中率最高的方法是用投“擦板球”的方法,而且投“擦板球”時籃球和籃板的最佳接觸點,是把球投向籃板中間小框線的左、右兩條線的上二分之一這個區域(圖1)。從對整個抽測過程中學生上籃投球的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不是通過投“擦板球”完成上籃動作的,而是把球直接投向籃圈。這就提醒我們體育教師,在體育課教學時,首先應當讓學生學會在籃下投“擦板球”。因此,在學生學習運球上籃這個單元之處,在教學中可以先設計一些在籃下投“擦板球”的各種練習或比賽,通過這一系列籃下投“擦板球”的練習,讓學生感受接觸點這個位置在投籃時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籃下投“擦板球”的技術,提高投籃的命中率。
2.學生運球上籃時不懂得切入籃下時的合理角度
在這次對學生抽查中,約有40%的學生,他們運球切入籃下的角度不合理,要么很大,要么偏小,不是在一個人與籃板45°左右比較合理的區域內切入。這樣往往就形成了學生在投籃時身體與籃板幾乎正面相對的態勢,造成學生在投籃出手時,很難做到投“擦板球”所需要的合理角度與位置。因此,這些學生在上籃時不是投“擦板球”,而是把球直接投向籃圈,或者只是把籃球打向籃板。建議體育教師在做運球上籃練習時,開始可以在籃球場三秒區中段畫一條明顯的向籃下運球的標志線(圖2), 或者在需要提示學生切入籃下的關鍵位置上放一個標志物(圖3),要求學生切入時從標志物的外側運球切入籃板,以此來強化學生形成運球上籃切入籃下的合理角度與運球路線。
3.學生不能掌握適合自己運球上籃的起跳點
學生運球上籃的起跳點要么離籃球架很遠,起跳結束了,身體離籃板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要么離籃球架太近,三步上籃的起跳動作還沒有完全結束,籃圈已經在學生的頭頂上。起跳點過遠或過近,都會影響學生上籃時投球出手需要的合理位置,這也是影響學生運球上籃命中率低的原因之一。改進方法:一是學生持球站在三秒區線的中間做跨步上籃;二是讓學生在沿45°切入籃下的跑動中,接教師(傳球者)在三秒區線中點附近拋出的籃球直接三步上籃;三是學生站在三秒區外側線的中間點做原地運球上籃;四是給學生在三步上籃起跨點畫一個標志線,提醒學生球運到這條線才能接球三步上籃。
圖3
4.學生運球上籃不能正確把握最后球出手的高度和力度
這種情況女生表現的尤為突出,相當一部分女生在運球上籃最后投球出手時幾乎都沒有目標,只是把自己手中所持的籃球拋向空中而已。建議體育教師在開展練習時,先安排學生做多種方式的籃下單手肩上投籃(主要是男生)或雙手胸前投籃(主要是女生)的練習,并且對練習提出一些適合學生實際情況,能激發起學生練習興趣的指標和要求,如一個人投籃五次要進四個球,或以小組比賽形式對學生提出完成的要求等等,以此強化學生去體會和掌握籃下投籃的正確動作、投球出手時的用力力度,促進學生用正確的投球動作技術去完成運球上籃,來提高學生投籃的命中率。
二、把運球三步上籃做成運球并步投籃
圖4
在這次抽查中,出現這類現象的學生總數占到3.4%,其中男生為7.1%,女生2.4%,男生比女生要高出近三倍。做出這種動作的學生,主要是他們對運球三步上籃動作的完整結構不清楚,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主要是男生)是上下肢動作配合不協調,腳的動作跟不上手的動作。在體育課教學中,建議教師可以用“一、二、跳”,或者“接(球)、跨(步)、跳”的口令來提示學生做完三步上籃動作,或讓學生自己喊口令自己做;也可以在場地上畫兩條三步上籃拿球、跨步、起跳的標志線(圖4),讓學生根據標志線來反復練習手腳之間的配合。要提醒的是這部分學生在練習之初,對練習時所做的動作速度不能要求太快,動作幅度也不能過大,要強調動作完成的連貫性,上、下肢動作配合的協調性和這個動作的完整性,以此來強化這部分學生完成運球三步上籃正確動作的全過程,形成正確、完整的運球三步上籃的動作技術。
三、運球上籃時違例現象的發生
1. 走步違例
我們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學生在做運球上籃時,男女生出現走步違例的現象達到10.6%,特別是男生達到15.2%,遠遠高出女生5.9%的比例。從男女生對籃球掌握的熟練程度看,絕大多數男生對籃球動作技術的掌握要好于女生,為什么男生走步違例的現象會高出女生近10%?從對抽測學生實際完成動作的情況來分析,筆者認為主要是男生運球動作技術還不夠扎實,練習動作時不如女生能按照教學要求一步步的認真去做,而且做動作的隨意性比女生大,表現自己的欲望也比女生強烈。很多男生追求的是完成動作的速度和灑脫,并不注意運球上籃動作的規范性和完成的質量,這些應當引起體育教師的關注。教師在練習中要向學生不斷提醒動作練習的規范性,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個人或小組比賽,比一比誰運球上籃走步違例少。
2.二次運球
在這次抽測中,二次運球發生的總比例為2.7%,其中男生3.3%,也比女生高出一個百分點。雖然二次運球和走步這兩種違例加在一起不到20%,因為在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籃球評分標準中規定,學生在籃球測試中每出現一次違例,都要在學生完成的成績上再加5秒,這對籃球測試項目成績越好的學生影響就越大,學生加上5秒后的成績會下降一至五個評分檔次,轉化為分數最多會比原來下降25分,這對一名參加中考的初三學生來說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對這類情況必須反復提醒學生引起重視。
3.出現違例的原因與建議
從動作技術結構來分析,運球是運球上籃整個動作的基礎,要完成好運球上籃這個動作,讓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運球技術是關鍵。從學生抽測反映出來的情況看,首先學生運球時控球能力較差,球的落點不合理,相當一部分學生球的落點不是在運球手一側的身體側前方,而是把球落在靠近身體中線的位置,有的甚至會落在偏向身體中線的另一邊。其次是球遠離身體,超出一個手臂能合理控制球的距離;最后,運球時手與球接觸的部位不合理,尤其女生是用掌心去拍打球,控制不住籃球,運球沒有正常的節奏,出現運球或高或低;這些現象都是引發運球上籃時出現二次運球、走步違例的因素。按照《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的要求,比較熟練地掌握運球動作應當在六、七年級就應該達到的,八年級還不能比較熟練掌握運球技術的學生,建議體育教師在教運球上籃前,對這部分學生先安排做一些各種球性練習和原地、行進間的運球練習,幫助學生提高球感和運球時的控球能力。學生控球能力增強了,運球動作技術也能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再進行學習練習運球上籃時,違例現象的發生次數自然就會隨之減少。
籃球運動是廣大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項運動,希望通過體育教師對籃球教學的不斷研究與實踐,建立起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必須關注學生在體育課上對動作技術學習結果的落實,使廣大青少年學生能比較好地掌握籃球運動的技能,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