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彩秀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語言的積累,特別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使學生注重感受、體驗優秀作品的語言魅力,由口頭語過渡到書面語,注重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美的語言,提升學生對優美語言的品位。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教學;創新;有效性
在當前的教育改革過程中,作為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更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作為語文教師,在這方面的探索就顯得更為重要。我認為,在教改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師角色的調整、教師教學能力的增強等方面的問題,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刻板地面對我們的學生。我們應適應時代的變化、學生心理的需求,來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
1 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
教師的思想觀念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行為,而且對教師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語文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觀念。
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傳統語文教學僅限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應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發揮現代信息媒體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收集更多的課外資源,了解課本以外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拓寬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視野,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2 注重教師角色的調整
教師是在學校專門從事教育教學的角色,而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所以教師在角色的調整上,要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應是學生的朋友,只有建立了這樣“朋友”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會感覺到教師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權威者。而且,“朋友”式的教學會營造一個比較輕松的環境,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之中,學生才能真正地放得開。
3 巧用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就靠我們如何在課前的幾分鐘里緊扣學習內容去激發和點燃。在教學中,創設開放性的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處于“憤”、“悱”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課前播放與課文有關的音樂,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 抓住導入環節,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一堂好課成功的關鍵,導入新課的詞語新穎,環節生動,能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認識事物的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給學生一個懸念,把學生吸引住,就能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5 注重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個比喻強調的是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在新的教改中,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自我發展的機遇,也是一個超越自我的挑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改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要深入鉆研課本,不斷調整自己現有的知識結構,接觸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更多的現代教育模式,提高自己的語言教學能力和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關注、得到更健康的發展。
6 注重正確使用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師生雙方的活動都是圍繞教材進行的。一堂課成功與否,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者對教材的把握程度。當前的語文教材,在學習內容的深度及廣度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這就要求教者要能很好地把握與駕馭教材,既不能過分依賴教材、做教材的“奴隸”,又不能肢解教材、脫離教材、過分發揮,即要做到“深入淺出”。所謂“深入淺出”,就是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教材,不僅要理解教材的表層意義,還要挖掘出其深層的意義,真正做到融匯貫通。
7 注重靈活駕馭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既要實行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的權利,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指導,使學習成為目標明確、氛圍愉悅、人人投入、個個實踐、生動活潑、省時高效的實踐活動。因此,既要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要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中因勢利導,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與體驗,使課堂氣氛活而不亂。
8 注重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一堂課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下面就以一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一年級語文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優化識字教學的方法。具體說來,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1、運用生字卡片識字。根據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在生字教學時,充分運用生字卡片,可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和復習鞏固生字。
2、在生活中識字。識字教學的任務,不應只停留在課堂上,還應鼓勵學生到生活中識字。如:逛街時,可通過廣告牌、商店招牌、宣傳欄等識字;買零食時,可先認一認包裝袋的說明等等。同時,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識字情況,比一比誰識的字多,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3、在游戲中識字。單純的識字教學比較枯燥無味,效率也不高,因此,可將識字教學和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識字。例如,通過“識字大比拼”活動,促使學生積極識字。同時,還可創設讓學生自主識字的氛圍,如鼓勵學生搜集香煙盒、火柴盒、剪報等,將其分門別類地裝訂成冊,寫上標簽。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學好其它各門功課打好堅實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應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學習和實踐新理論,讓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