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 張力(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拓展訓練在我國高校開展的研究綜述①
楊龍 張力
(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高校拓展訓練是一種注重個人身心培養(yǎng)的體育教學模式,它是通過給學生設定相關的場景下,以學生的身體活動為依據,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同時,也是提高學員的身心素質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模式。當前許多高校體育教學中已經開展了相關的拓展訓練課程,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該文通過對知網(2000—2014)及國外Springerlink等相關文獻進行探究,總結拓展訓練的起源、價值,并對國外拓展訓練在高校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使拓展訓練更好的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拓展訓練 高校研究 綜述 發(fā)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變革,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課程受到質疑,導致我國很多高校開始進行體育教學的相關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而豐富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以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別組織的2次大型的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體驗實踐活動,引起媒體的關注,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應,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拓展訓練。拓展訓練以其特有的活動形式和豐富的活動內容,對現代人才的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將其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相結合,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健康的體魄,還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社會適應的能力,從而達到鍛煉身心、磨練意志的作用,就是在培養(yǎng)國家今后的建設者及未來的接班人。
目前,我國很多省市高校體育教學中已經開展了相關的拓展訓練課程,如,攀巖、定向運動、場地訓練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見高校開展拓展訓練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及學校體育改革的需求的,該文通過對我國知網(2000—2014)及國外Springerlink等相關文獻的探究,來分析拓展訓練的發(fā)展現狀及研究現狀,力求能更好地發(fā)揮拓展訓練的功能,更好地服務我區(qū)的高等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大潮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在為今后能夠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和企業(yè)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上具有深遠意義。
1.1拓展訓練的起源
拓展訓練是一種注重個人身心培養(yǎng)的體育教學模式,它是通過給學員設定相關的場景下,以學生的身體活動為依據,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能提高學員的身心素質,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教學模式。
拓展訓練的英文為(Outward Bound),原意表示為召喚船員上船的旗語。而(Outward Bound)應用到培訓領域后,則被解釋為當人在面對將要來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沒有退縮,而是去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在面對風險與困難的同時,也可能發(fā)現新的機遇。
眾多研究者認為拓展訓練來源于這樣一個故事:在二戰(zhàn)期間,大西洋英國的艦隊受到德國艦隊的襲擊,很多的船員因沒有食物、海水寒冷落水而亡,與此同時也有一小部分的船員活了下來。通過對活下來人的訪問后,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存活下來的人,不是年輕人,而是那些較大的船員。經過學者、專家的調查發(fā)現,這些年齡較大的人,能夠存活下來,在于他們具有過人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意志品質。在面對困難時,能使自己冷靜下來,找到方法,從而達到自救。而那些沒有存活下來的年輕人,就是缺少這類的品質,使自己無法等到救援船的到來,而獻出生命。
1942年德國籍教育家?guī)鞝柼亍す鳎↘urt Hahn,1886—1974)與他的朋友勞恩斯創(chuàng)辦了阿德伯威海上訓練學校,這個學校主要就是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以及野外生存的能力和技巧,并在戰(zhàn)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很多英國學者受到了“阿德伯威”的啟發(fā),創(chuàng)建很多類似的訓練學校,與此同時,拓展訓練也開始從只為軍事服務轉向為適合不同人群的社會性的訓練活動,在培養(yǎng)模式方面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促進了拓展訓練的快速發(fā)展。
1.2拓展訓練的功能
1.2.1激發(fā)自我潛能
拓展訓練是根據某些目標設置的,大部分項目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些困難的設定,就是為了讓學員經歷這些培訓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學生只有經歷自己從沒有完成的事情,才能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并在不斷大膽的嘗試中被挖掘出來。
1.2.2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有創(chuàng)新能力是現代性復合人才的一個最重要特點,而拓展訓練中的很多項目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而設計出的,這些項目都是在書本上很少見過的,拓展教師也只是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就是要在這種場景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思考,給其提供特定的空間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2.3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
表1 拓展訓練課程的研究成果的總匯
很多的研究表明,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拓展培訓,發(fā)展學生的自我實現價值得到了提升,同時還發(fā)現,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多方面的改善,特別是心肺功能方面有明顯的改善,可見,拓展訓練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
1.2.4增進心理健康
拓展訓練具有增強學生身體健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那些具有一定危險性、挑戰(zhàn)性的項目才是對學生良好心理的培訓,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不屈不撓的堅強與健康的心理素質。
1.2.5培養(yǎng)團隊精神
拓展訓練能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培養(yǎng)學習團隊合作能力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使學生今后的工作中發(fā)揮應有的效用,并轉化為生產力。從而達到增強團隊活力、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作用。
2.1拓展訓練的國外學校的研究現狀
拓展訓練源起于英國,以Outward Bound(0B)信托基金會在英國成立為標志。在美國和加拿大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由于拓展訓練有良好的培訓效果和新穎的教學形式,很快在歐洲傳播起來,而其他國家則發(fā)展的相對較晚,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雖然拓展訓練在世界各地傳播和發(fā)展時間較短,但它以其特有的活動形式和教學理念迎合了當下時代人們的要求,以其簡單的教學形式,在提高各種能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因此,拓展訓練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有人多人愿意去參與其中,體驗生活和快樂。在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已有很多的拓展訓練培訓基地成立,并風靡全球,受訓人員也從最初的海員擴展到社會各階層,如,員工、管理者和學生等。
在國外,有很多國家的教育機構都將拓展訓練的部分項目引進教學大綱中,并在中小學進行拓展訓練活動的開展,其中發(fā)展最好的是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已經把Outward Bound引入學校,并邀請多位拓展訓練方面的專家研究并制定了課程大綱,目的是服務于體育課與文化課。而在亞洲、新加坡和日本建立拓展訓練的培訓較早,拓展訓練以其震撼的效果,而在全球不斷地受到關注。縱看國外拓展訓練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就,拓展訓練的創(chuàng)始人庫爾特《教育中的嘗試》,解釋了他最早希望的“理論與實踐”。同時國外有關拓展訓練進行了更加細微的研究,更加注重拓展訓練課程對學生身心方面的影響,并在此方面得到了較多的理想化。
美國德克薩斯州在體育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參加戶外冒險活動的,應該發(fā)展他們的活動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挑戰(zhàn)自己還可以享受過程,用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日本把一些拓展訓練內容當作青少年必備的一種生活技能,還建立了專門的訓練基地。從所搜集的外文資料情況來看,國外把拓展訓練應用于青少年的培養(yǎng),而且在學校的體育課程標準中也有明確的指示。
綜上所述,在國外拓展訓練已經進入校園,部分國家也將其列入了體育課程標準,可見拓展訓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學生也比較喜歡,發(fā)展趨勢良好,有利于開展。但是發(fā)展力度不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發(fā)展,以待取得更大的成果。
2.2拓展訓練在國內學校的現狀研究
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香港首先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相對專業(yè)的拓展訓練培訓基地——香港拓展訓練學校,后來我國的廣東又建立了拓展訓練的培訓基地,是我國內地的一個拓展訓練的培訓機構。拓展訓練進入中國后發(fā)展最快的隸屬北京。我國在短短20年內,拓展訓練在我國得到快速發(fā)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guī)模,同時也逐漸被高校所接受。不僅如此國內一些學者對拓展訓練在學校的發(fā)展進行了一定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見表1所示。
另外,還有郭建平《體育拓展運動的內容與分類》、梁鳳保《學校拓展訓練課程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嚴元哲《中小學陽光體育進程中拓展訓練的滲透與應用》等研究。
利用CNKI和國外Springerlink等對拓展訓練在國外的發(fā)展過程進行了整理。拓展訓練在國外具有較長的發(fā)展歷程,在理論和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拓展訓練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只有20年的時間,但是發(fā)展卻非常的迅速,受到了社會和學校的極力支持。同時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拓展訓練的理論基礎研究、課程設置研究、應用性研究、課程安全因素研究。將拓展訓練更好地融入高校,不僅是每一個體育教師的責任,更是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的趨勢。
[1]錢永健.拓展訓練[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06:4-5.
[2]唐建倦,賀仕剛,周琥.心理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價值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3):121-123.
[3]周登崇.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謝恩杰,李萍美,程麗珍.學校拓展訓練[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
G807.4
A
2095-2813(2015)12(a)-02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219
①楊龍(1981,3—),男,甘肅天水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