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輝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上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實施腹腔灌洗的方法和成效。 方法 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治療手段的差異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6例),前者應用的是常規(guī)治療,后者是應用的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早期腹腔灌洗,對比兩組患者的死亡率、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xù)時間、治療有效率、平均住院時間、腹水淀粉酶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數(shù)。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在以上觀察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性,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針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早期腹腔灌洗治療,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治療和預后。
[關鍵詞] 早期腹腔灌洗;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57.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024-02
在外科急腹癥中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常見性,并且還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復雜、病程變化快的特點,通常老年人為高發(fā)群體,假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就會引發(fā)全身重要器官損害,進而提升治療的風險,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為探討臨床上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實施腹腔灌洗的方法和成效,現(xiàn)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86例在該院接受治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jù)治療手段的差異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包括了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患者的年齡在3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21±0.4)歲;而觀察組包括了28例女性和18例男性,患者的年齡在4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68±2.1)歲。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9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0例患者入院時已經(jīng)休克。對以上86例患者行CT。B超。腹腔穿刺。生化檢驗。臨床癥狀觀察等檢測手段,均與當下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斷標準相符。且所有患者排除以下可能:①爆發(fā)性胰腺炎;②發(fā)生了腹腔間隔室綜合征;③腸道梗阻;④ERCP術后繼發(fā)患者;⑤胰腺惡性腫瘤患者[3]。
1.2 方法
對照組的40例患者采用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具體的方法如下:首先對患者做禁食處理,之后進行胃腸減壓,之后將血容量補充,做好休克防治,同時保證酸堿。電解質和水的平衡,促進微循環(huán)的改善。之后再將生長抑素給予患者,使胰液的分泌抑制,再進行完全腸外營養(yǎng)支持,并應用抗生素做好無菌性胰腺炎繼發(fā)感染的預防,同時對胃腸道黏膜予以保護,避免發(fā)生損害[4]。而觀察組的46例患者則是在此基礎上實施了早期腹腔灌洗療法,具體的方法如下:(1)腹腔置管,將規(guī)格7F×16 cm的雙腔中心靜脈導管應用,穿刺點位置選擇為左下腹反麥氏點或者是右下腹麥氏點,之后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之后進行腹壁穿刺,將腹水抽得,導絲導入長度為15~20 cm,之后將穿刺針拔出,在導絲的作用下向腹腔送入中心靜脈導管,并向髂窩方向引導,導絲拔出后,對導管進行調整,保證引流位置的最佳,之后將引流袋及其延長管接上,并將導管固定[5]。(2)灌洗速度。量和時間的調控,以上這幾個方面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腹腔引流液性質。顏色。并發(fā)癥情況。年齡及其病情,以生理鹽水作為灌洗液,滴入時間在20~30 min,灌洗量為500~1 500 mL,在腹腔內留置30 min后,開放負壓引流袋引流口做引流,每2~4 h進行1次灌洗,在灌洗液澄清之后,可將灌洗間隔時間延長至6~8次/ h。并且在灌洗前必須對生理鹽水進行加溫處理,使其達到37 ℃左右,防止血流動力學發(fā)生劇烈波動和引發(fā)不適反應。并且在進行灌洗的時候,還要對患者的腹部情況。血氧飽和度變化、生命體征、面色、意識等進行監(jiān)測和觀察,對24 h出入量予以記錄,除此之外還要保證引流量和灌洗量的一致性,避免腹內液體大量累積,增加腹壓。當患者在腹腔灌洗中發(fā)生腹脹加重、腹痛、血壓下降、心悸、畏寒等癥狀,就必須即刻停止灌洗或者是將灌洗速度放慢。(3)灌洗終止的指征,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①腹腔引流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②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正常;③腹膜刺激征消失;四是有核細胞計數(shù)正常;五是腹腔引流液澄清[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死亡率。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xù)時間。治療有效率。平均住院時間。腹水淀粉酶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數(shù)。
1.4 療效判定
顯效: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臨床癥狀消失,且血淀粉酶和胰腺體積恢復正常水平;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血淀粉酶和胰腺體積恢復正常水平恢復50%以上,且腹痛等癥狀有效緩解;無效:患者治療后血淀粉酶和胰腺體積未得到改善,且呈逐漸加重的趨勢,且臨床癥狀依舊存在,未改善[7]。
1.5 統(tǒng)計方法
對調查的兩組患者的病歷資料借助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8]。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療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顯效、有效和無效人數(shù)上分別為15例、20例和5例,其中5例患者最終因治療無效死亡,治療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87.5%(35/40)、12.5%(5/40);而觀察組在治療顯效、有效和無效人數(shù)上分別為20例、24例、2例,2例治療無效患者最終死亡,治療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95.65%(44/46)、4.35%(2/46),可見兩組患者在死亡率和治療有效率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xù)時間endprint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數(shù)比較 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xù)時間及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個數(shù)上分別為(4.07±2.00)d、(0.25±0.45)個;而對照組在以上觀察指標上則分別為(7.85±4.54)d、(0.85±0.94)個,可見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
腹水淀粉酶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組在平均住院時間?腹水淀粉酶水平上分別為(5.87±0.76)d、(201.95±43.58)U/L;而對照組則依次為(7.88±1.25)d、(573.95±61.87)U/L,兩組患者在以上觀察指標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通過以上探討了解到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上為95.65%,在死亡率上為4.35%,在綜合征持續(xù)時間上為(4.07±2.00)d,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個數(shù)上為(0.25±0.45)個,在平均住院時間上為(5.87±0.76)d,在腹水淀粉酶水平上未(201.95±43.58)U/L,這些指標與對照組相比都要明顯占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以上的研究結果與學者喻亞群的研究具有相似性,由此更進一步證明了該治療手段的有效性[2]。
基于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極速惡化。病死率高及其病程發(fā)展快等特點,同時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患者的人數(shù)也在呈逐漸遞增的趨勢。因此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早診斷和早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并且早期必須重視和加強營養(yǎng)支持。糾正休克和預防感染。目前臨床上的治療手段主要為手術療法和藥物治療,而具體治療方案的選擇必須依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而定,當由大量積液累積于患者的腹腔,在重癥急性胰炎突然發(fā)生的時候,就會使腹腔滲入含有磷脂酶。休克肺因子。激肽。蛋白酶。脂肪酶的腹水,以上物質均具有已定的血管活性和毒性,在被吸收的情況下,就會將患者治療的風險大大增加[9]?;诖耍瑸榱藢⒒颊叩乃劳雎蚀蟠蠼档停猿R?guī)療法聯(lián)合腹腔引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以此來避免毒素的吸收。與此同時,該療法還具有腹膜透析作用,將器官衰竭減少,促進毒素的排出。在治療原理上就是將血性腹水大量引出,促進腹腔壓力的減小,使患者的消化負擔減輕,稀釋病原菌和各類毒素,將對腹膜的刺激大大降低。和一般療法相比較之下,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如死亡率低。治療有效率高。平均住院時間短。腹水淀粉酶水平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持續(xù)時間短。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數(shù)少等,并且在以上的調查結果中得到了論證,且以上結果與學者王立軍的研究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該療法還具有以下優(yōu)勢,如將組織損傷減小。將感染擴散減輕,將二次打擊的炎癥反應減弱。
4 結語
綜上所述,腹腔灌洗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具有治療效果明確、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采用腹腔灌注1~2 d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得到明顯的改善,行CT檢測甚至呈逐漸惡化的趨勢,或者是出現(xiàn)繼發(fā)性感染,就必須即刻進行手術治療。②必須必須掌握腹腔灌洗的最佳治療時機,通常在發(fā)病5 d內,當患者病程發(fā)展在5 d以上的情況下,就必須將腹腔灌洗的時間控制在3~7 d,以此來有效的降低和避免腹腔感染的發(fā)生。③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有效防止腹腔感染導致疾病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葉向榮. 重癥急性胰腺炎應用短期腹腔灌洗治療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26):118-120.
[2] 喻建輝. 早期腹腔灌洗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10):60-62.
[3] 檀勝華,呂德超,曹斌,等.早期腹腔灌洗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的臨床意義[J]. 肝膽胰外科雜志,2013(1):20-22,26.
[4] 王立軍,李娟. 早期腹腔灌洗治療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探討[J]. 醫(yī)學信息,2011(3中旬刊):939-940.
[5] 魏明,方東偉.腹腔灌洗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34):73-74.
[6] 喻亞群,陳謙,楊景紅,等 .B 超引導下可調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7):852-853,856.
[7] 邵微穎,徐勤容,鄒燕.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7).
[8] Takeyama Y. Indications for and efficiency of peritoneal lavage in 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 [J]. Nippon Rinsho,2004,62(11):2087-2093
[9] Chen HW,Cui WZ, Wang JH, et al. The clinical value of guided pereutaneous tubedrainage in treatment for panereatitis [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2013,51(6):546-547.
(收稿日期:2014-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