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符軍
【關鍵詞】 作文教學;真情實感;生活;閱讀;勤寫深思;鼓勵;
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57—01
情感與作文的關系極為密切,無論哪一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真情是文章膾炙人口的秘訣,真情是文章催人淚下的法寶,真情是文章妙筆生花的源泉。離開了真情,無論文章的辭采如何華美,無論文章的形式如何新穎,無論文章的內容如何新奇,都不能真正打動讀者。那么,真情實感到底從何處而來?怎樣培養真情實感呢?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生活中培育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圣陶先生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情感從生活中來,自然、社會、人生都是寫作的沃土,所以要獲得實感,根本的經驗就是去感受生活。首先,要指導學生感受生活的鮮活,要引導學生更多地眼觀、耳聽、手動、腦思,有針對地感受事物存在的方式,分析事物的內部變化,發現自己的感動、靈感與美感等。其次,引導學生學會創造生活的情趣,要教育學生多面向社會,多關注生活,以飽滿的感情去觀察和對待周圍的客觀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將這種感情融進寫作中,這樣就不愁文章沒有情感和感染力了。除了感知生活外,還要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情感化。
二、在閱讀教學中激發情感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情感,教師需要去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要學生寫“我的父親”時,就可以拿朱自清的《背影》讓學生欣賞,讓學生談談自己讀后的感想,讓學生扮演角色,演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細節,讓學生深情地讀文中四次流淚的語句。再讓學生聯想平時父親關心、愛護自己的情景。學生一聽二看三讀四聯想,情感被激發出來了,才能寫出充滿真摯父愛的習作。教師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打動、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在作文之前激發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這一火花照亮他們所觀察到的各種各樣的生活現象,從而喚起他們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筆成章。
三、在勤寫深思中升華情感
有了真情實感還應該勤寫深思,在寫作中升華情感。寫作文僅靠淺嘗輒止得來的情感體驗感動不了作者,更感動不了讀者。所以,學生在寫作時要深層地思考,深刻地認識,要升華情感。寫作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通過寫作,可以促使學生深思再深思,認識再認識,體察再體察,感知再感知,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淺層次、低層次的情感上升為深層次、高層次的情感。寫真情實感還要注意在作文過程中觸向心靈深處,以真情喚起讀者共鳴。寫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經歷,是學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著的情感的沖動。學生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能夠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只有寫出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才能做到寫山能情滿于山,寫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讓習作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四、注重寫作技巧的培養
有了可寫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的好文章,還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對材料進行藝術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運用事件。要去粗取精,選擇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環節作為重點來詳寫,次要一點的環節略寫,與中心無關的干脆不寫。第二,要適當地鋪墊和渲染。同一件事如果發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寫作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就需要我們為事件創設必要的前提或環境。第三,綜合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體,要讓他自己在讀者面前充分地展示。
五、在鼓勵和肯定中寫出真情實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備后,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教師在作文評改中,哪怕只打出一句話或一個詞值得讀,也應該從欣賞那句話、那個詞開始評價。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欣賞每一個學生,輕輕地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作為教師,我們不應禁錮學生的思維,而應逐步引導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寫作理應是對學生自我感悟、自主表達、自我展現等愿望的滿足,只有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才能指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