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詠+于泉林+吉志新+趙春明+齊慧霞+王照東+宋士清



摘 要: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植保專業為例,用文檔資料研究法和自填式調查問卷方式詳細分析了植保專業學生就業去向、植物生產類統招學生選擇植保專業人數及原因、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現狀,對今后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的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植物保護;就業;教學實習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20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was studied through data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taking plant protection major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Students' employ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 students' number of selecting plant protection major and selecting caus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ere carefully analyzed. Reasonable suggests about practical teaching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mo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employment; practical teaching
植物保護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植物保護專業教學中,大學生需要大量實踐學習的機會,以便在實踐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1]。而實踐性教學是植保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關系到植保專業畢業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更關系到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拓展[2]。植保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除實驗課外,還包括公益勞動、專業勞動、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環節。在這些實踐性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是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2]。
目前,國內有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教學環節培養體系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3-9],而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研究報道甚少。課程教學實習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中重要環節之一,是大學生將所學到的基礎理論及專業技術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實踐過程,也是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必經之路[10]。因此,站在統籌社會需求及植保專業人才培養的高度,不斷探索因時制宜、因校制宜的課程教學實習模式,才能不斷提高植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這是植保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6,11]。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植保專業從2000年開始進行本科招生,生源主要來自河北省各職業高中或職教中心,也就是招生對口生源,這類生源在2012年以后進行了招生改革,即對2012級植保專業、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3個專業合并為植物生產類進行大平臺招生,這3個專業的學生前1年半以植物生產類專業進行統一學習,到大二下學期根據學生自愿選擇專業,進行專業分流。筆者根據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植保專業近5年學生就業去向、2年的植物生產類大平臺招生植保專業分流情況、近6年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的現狀,并對正在相關企業實習或就業的大四同學進行了不記名自填式問卷調查,基于培養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利于學生就業的理念,對植保專業今后的課程教學實習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為培養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畢業生奠定基礎。
1 近5年植保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統計分析
從植保專業近5年的就業情況分析(表1),植保專業學生合同就業占當年總學生人數的比例分別達到了88.1%,86.9%,85.4%,90%,90%,合同就業的去向主要是在農化相關企業就業,從事與農藥緊密相關的營銷和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2 植物生產類大平臺招生分流去向及原因分析
2.1 植物生產類學生選擇專業人數統計分析
2012級(大二)、2013級(大三)植物生產類大平臺招生專業分流時,兩個年級學生選擇植保專業學生人數占植保、農學、植物科學與技術3個專業總人數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2.6%和68.0%,即選擇植保專業人數占到3個專業總人數的一半多(表2)。
2.2 選擇植保專業原因調查問卷分析
通過對2012級、2013級已選擇植保專業學生進行了無選項自填式不記名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較高,分別達到了93.5%和94.2%,說明此次問卷調查在問卷回收率上比較成功(表3)。
2012級、2013級植產類學生選擇植保專業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對植保專業比較感興趣和對就業有幫助2個原因,分別占選擇植保總人數的51.2%,44.2%和57.9%,40.3%;并且2012級學生經過1年對植保專業課程的學習,依然愿意選擇植保專業的學生人數比例為79.1%,而不愿意選擇植保專業的學生人數為19.7%,無所謂的學生僅占1.2%(表4,表5)。
3 植保專業相關課程教學實習的現狀
3.1 植保專業教學實習課程、教學實習時數及參加實習學生人次分析
目前,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主要包括了專業必修課《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五大主干課程的教學實習,還包括《昆蟲研究法》、《植物病害研究法》、《植保系統工程》、《植物檢疫學》專業選修課課程教學實習。從近6年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分析,實習課程門數逐漸曾多,從2009年的8門增加到2012年、2013年的17門,增加了2.125倍。專業主干課程于2010年增加了《普通昆蟲學教學實習2》、《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2》、《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2》,2011年新增加了《植物化學保護教學實習》,選修課分別增加了《農田雜草》、《病害流行及預測》、《生物農藥》、《觀賞植物病害》、《農藥營銷學》、《害蟲生物防治》等課程的教學實習。而從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周數分析,教學周數從2009年的4.5周增加到2013年的12.5周,增加了2.78倍。分別增加了主干課程《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的周數,由原來的每學期0.5周增加到現在的每學期1周。盡管2014年與2012、2013年教學實習課程數量略有減少,但教學周數基本持平,2014年教學實習門數為14門,教學周數為12周。
2009至2014年參與植保專業課程實習的學生人次分別為478,667,636,780,770,863人次,總體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且2014年相比2009年,人次增加了1.8倍,參加實習人次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有實習課程門數和植保專業學生人數增加兩方面的原因。
3.2 對植保專業大四學生問卷調查分析
對大四(2011級)植保專業所有5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同學們最喜歡的植保專業教學實習課程是《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主干課程中某一門課程的教學實習,占到了86.0%,而選修課程的教學實習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是《農藥營銷學》和《農田雜草學》教學實習占到5.2%,部分同學對教學實習課程無所謂喜歡不喜歡,占到的比例只有8.8%;86.0%的同學認為教學實習課程中有部分不同課程教學實習的內容之間存在重復;絕大部分同學認為課程教學實習對就業有幫助(表6)。
4 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的思考及建議
大二(2013級)和大三(2012級)絕大多數植保專業同學認為興趣和就業是專業分流中擇專業的理由,而高達95%的大四(2011級)同學認為植保專業課程教學實習對同學們就業有幫助。而大三同學在提到對植保專業的興趣源自植保課程實踐性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比較緊密,課堂理論知識在生動的現場背景教學實習中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這種近似“實戰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經過1年的專業學習,有接近80%的大三同學還是愿意選擇植保專業,而在17.9%后悔選擇植保專業的大部分同學認為目前植保實踐教學資源緊張,實踐教學條件不能很好地滿足同學們的需求,限制了課程教學實習的實際效果。
盡管大四的同學基本上都認為教學實習對就業有幫助,但86%的同學認為植保專業相關聯課程的教學實習內容和地點存在重復現象,認為每門課程的教學實習內容應有所側重,避免浪費寶貴的實習時間和資源。這可能與目前課程教學實習只有指導教師的教學實習計劃,沒有統一的課程教學實習大綱有關。
還有部分大三和大四同學認為,由于參加教學實習的人次較多,且實行分組實習的辦法,部分課程教學實習存在同學們之間的實習成績沒有差別甚至出現了少數同學的實習成績與實習表現嚴重不相符的情況,因此教學實習的成績考核應該實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強化目標任務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定量考核,有利于實現學生實習成績的公平、公正。故此,筆者提出以下3條建議。
4.1 制定規范化的課程教學實習大綱
每門課程的教學實習都要制訂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學實習大綱,經過教學部全體老師們的充分討論,避免關聯課程教學實習內容的重復,提高教學實習效率,教學實習大綱制訂后,教學部將其作為教學內容以制度的形式進行頒布,作為指導教學實習的重要文件。
4.2 強化對學生實習成績的定量考核
制訂統一的課程教學實習定量考核辦法,并在教學實習前公布考核辦法,讓同學們詳細、清楚地掌握考核辦法。指導教師在教學實習過程中和教學實習結束后對學生完成的內容和任務進行定量打分,并對同學們需要改進的內容進行反饋,讓同學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便于彌補。如《普通昆蟲學》和《普通植物病理學》可采用以下定量考核辦法:采集標本種類與數量(30%),標本制作、鑒定、識別的數量(30%),室內鑒定(10%),實習答辯及報告(30%),每個項目再進一步細化和量化。這樣既做到了對同學們教學實習成績定量考核的目標,督促同學們加強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將教學實習過程中制作的規范化標本充實到實驗教學資源當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加大對課程教學實習資源的投入
近6年植保專業教學實習課程數量、周數和參加實習學生人次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原來的實踐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教學實習的需求,急需購進如立體解剖鏡、光學顯微鏡、標本夾、標本盒、采集籠、掃蟲網等教學實習基本用具,讓同學們充分地在教學實習中真正提高動力操作能力,夯實專業基礎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現超,王進軍,劉懷,等.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1):131-134.
[2] 張立,李紅玫,戴良英,等.農業院校植保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6):72-74.
[3] 鳳舞劍,趙虎.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4):46-48.
[4] 馮立超,王中武.關于提高應用型本科植保專業學生實踐技能探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2(3):85-87.
[5] 路炳聲,梁晨,羅小勇.我國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0(11):66-68.
[6] 張立新,檀根甲,吳冬梅,等.植物保護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3(9):46-49.
[7] 趙奎軍,樊東,王曉云,等.植物保護專業規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4):1-2.
[8] 劉興泉,馮震,馬新穎,等.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78-179.
[9] 王小平,周興苗,朱芬,等.植物保護專業作物生產教學實習的實踐與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7-99,177.
[10] 朱芬,蔡明歷,王小平,等.農林高校植保專業開設“三田”教學實習課程的實踐及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6):176.
[11] 田春培.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校外實習體系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