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慶華(廣東省工商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樂昌 512200)
“互聯網+”時代《數控銑》一體化教學有效翻轉的探討
麻慶華
(廣東省工商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樂昌 512200)
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互聯網+”一詞。在新時代下傳統教育方式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要通過互聯網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在美國,可汗的一次家庭式輔導衍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歡迎。近年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引進到國內,并不斷總結和改進。逐漸形成一套符合中國教育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但是,技能一體化教學因學生個體、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的差異,要實現有效翻轉還有探討的空間。筆者通過《數控銑》一體化教學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有效翻轉,探求一條新生之路來謀求專業建設的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希望具有借鑒價值。
“互聯網+” 翻轉課堂 微課 《數控銑》一體化教學
生活在21世紀應該掌握生活與職業技能、學習與創新技能、數字素養技能。隨著早些年的教育改革的推進,一體化教學在《數控銑》教學上已經得到普遍的應用,一體化教學將理論和實操、車間和課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確實提升了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改善了教學條件。但是,始終沒有改變教師講,學生學的模式。老師還是在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主體地位沒有改變,學生沒有機會去思考和好奇,扼殺學生的創造性。翻轉課堂強調學生自學,遇到問題后老師提供幫助,實現了課前和課后的翻轉、教師地位和學生地位的翻轉。翻轉課堂是對傳統經典課堂結構重心前移和流程再造。[1]

信息時代的翻轉課堂,是用微視頻、云平臺等技術支撐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翻轉課堂有課前、課中,也可以有課后。在《數控銑》一體化課,課后體現得非常重要,一體化課的技能拓展環節都是在課后體現?,F以《數控銑》課 “建立工件坐標系”知識點為例,實現有效翻轉。[2]
1.資源準備
資源庫的建設是教師在翻轉課堂中一個重要角色的表現之一,教學任務設計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翻轉課堂只需要側重掌握基本目標,不要刻意加大難度,追求內容的量化。知識點要細化、具體、豐富。[3]
《數控銑》技能操作和理論知識要區別對待。理論知識在資源庫里課呈現為PPT教案、電子教案、動畫等形式。而技能操作具體步驟繁雜,不適宜用文字表述,制作微視頻(也就是“微課”)是不錯的選擇?!稊悼劂姟芬惑w化教學能否有效翻轉,“微課”可以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傳統課堂中,技能操作僅僅靠教師演示,不具備重復性、傳播性、隨意性。“微課”作為媒介利用互聯網可傳播到每一個學習對象,并可隨時反復多次觀看。(表1)
2.課前學習
課前學習模式:
分發資源——學習任務單——小組學習——教學云平臺——學習評價[4]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文字的知識的攝入已經有一種免疫能力。校園隨處可見“低頭族”,不是微信,就是看視頻。將技能操作錄制成微視頻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微博、微信傳遞給學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課前學習不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必須設計切實有效的任務單。任務單要有學習目標要求,完成達標測試,填寫自我評價表。學生在課前學習可以利用互聯網學習平臺橫向交流,互幫互助,探討疑問。此階段,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提出問題,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歸納整理典型問題,為課中點撥釋疑做好準備。(表2)

表1 《建立工件坐標系》資源庫準備

表2 課前《學習任務單》設計表

學習方法建議:通過PPT、教學視頻學習結合掌握的數控車機床坐標系建立空間坐標系概念。注意觀察視頻中紅圈的細節操作。課堂學習形式預告:1)分組討論理解理論知識點;2)組內互評,相互學習、探討;3)教師答疑;4)、分組逐個上機操作(計時完成,第一名獎勵),組內成員做好記錄;同時,教師巡查,發現問題,總結問題。5)教師評議總結二、學習任務通過PPT、教學視頻自學,完成下列學習任務:任務一、解答機床坐標系與工作坐標系的關系;任務二、正確組裝和安裝刀具;任務三、機床操作正確工件中心坐標,完成工作坐標系的建立。三、困惑和建議(學生填寫)
3.課中交流研討釋疑問
課中教學模式:
分組討論—組內互評—教師釋疑—分組操作—教師總結評議
課中交流、研討,將學生分成3—5人一小組,圍繞自學過程中的疑慮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相互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課中老師也可適當講課,特別是理論抽象知識,針對學生整體存在的問題要解答清楚。
例如:《建立工件坐標系》中,坐標系的概念,坐標軸方向的判別,機床坐標系、工件坐標的相互關系,如何建立工件坐標系等知識點。老師要讓學生有基本的認知。技能操作的時的安全注意事項要講解清楚,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完成理論知識目標后,學生分組逐個上機操作,組內成員對出現的錯誤操作做好記錄,提出意見,展開互評。同時,設置關卡(計時完成任務),讓學生接受挑戰(給予適當的獎懲),從而轉化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組內互評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課中環節,教師是一本長著眼睛的《百科全書》。教師要做好監視作用,在各組之間來回巡查,總結各組存在問題。對學生尋求幫助及時解答,對技能操作中出現的嚴重違規操作及時制止。教師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好奇心,影響學生的探知欲和創新能力。教師要起到撥云撩霧、開窗明眼作用。
4.課后進一步鞏固
翻轉課堂也有“課后”環節,課后進一步檢查存在的不足,鞏固提高。根據學生的差異不同,課后創題可以滿足不同階層學生的需求。翻轉課堂“課前”、“課中”目標是大眾學生受益,特別是中等和后進生。一些優秀的學生有更高的目標需求,在課后設計階梯難度任務供有需求的學生挑戰。
例如:《建立工件坐標系》的初級目標是找出工件中心點建立工件坐標系, 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在“課后”設計有:進階目標——以孔類零件圓心建立工作坐標系;高級目標——以方形工件四個角建立工件坐標系;終極目標——以任意目標點建立工件坐標系。
完成一系列目標后學生思維得到拓展,思維更加開闊。自然,對坐標系的理解就更透徹,應用更嫻熟。
要實現有效翻轉,先要確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學結構,注重“課前”教學。翻轉課堂有“課前、課中”,也有“課后”環節。翻轉課堂的“課前自主學習”環節,只需要側重掌握基本目標。翻轉課堂的“學習任務單”,“課前、課中、課后”都可以用。在翻轉課堂中“課前中后”環節,信息技術是優選項,不是必選項。在翻轉課堂的“課中”環節,老師也可以講課。翻轉教學的最大受益人,是所有學生,特別是中等和后進生。翻轉課堂的最大成效,不是提升知識,而是培養能力、激發動機。成功翻轉,不但要掌握翻轉課堂的教學結構,還要巧設計、多練習。翻轉教學,是應用微課資源實現教學創新的道路之一,不是唯一。
信息時代的翻轉課堂,是用微視頻、云平臺等技術支撐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翻轉課堂只是對傳統經典課堂結構重心前移和流程再造。引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的以句話:“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現在的汽車還必須首先是車子,豆腐必須是豆腐……”。無論是現有的教學形態,還是“互聯網+”的新型教學形態,本質還是要搞好教法和學法水平。
深入思考翻轉課堂的價值到底在哪里?不能用一種趕時髦和隨大流的心態。研究實施翻轉課堂的條件是什么?如何去創造這些條件?了解翻轉課堂的“基本式”,也研究各種有效的“變式”。
[1]張渝江.翻轉課堂變革[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
[2] 胡小勇.正確理解翻轉課堂[J],從10個問題說法.《教育信息技術》.2015
[3]金文森.略談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 .《教育探索》,2001.12
[4]數控銑/加工中心編程與操作[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