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香
(浙江省磐安縣園塘林場,浙江 磐安 322304)
對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作用的思考
范偉香
(浙江省磐安縣園塘林場,浙江 磐安 322304)
摘要:林業是人類生存的根基,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主體,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及防治污染。但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一些企業與個人為了短期經濟效益,對森林資源進行大肆采伐,致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人們生活的環境急劇惡化。為此,結合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當前林業在環境保護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收稿日期:2015-06-26
作者簡介:范偉香(1970—),女,浙江磐安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公益林及營造林工作。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編號:1674-9944(2015)08-0260-02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然而,在林業資源保護方面,雖然采取了許多保護措施,但對森林資源的濫砍濫伐、開發過度等問題依舊存在,生態環境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
2林業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
在生態建設中,林業占據著主體地位,其不僅影響到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還關系著荒漠生態系統及濕地建設。因而,只有在林業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另外,在全球生態危機中,80%需要依靠林業建設達到治理目標,這也更加突出了林業的主體地位。
林業建設同時還承擔著社會發展的使命,其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對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從長遠利益上看,森林資源是人們生活的保障,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撐。同時,林業是可持續再生資源,符合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3林業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
森林具備水土保持與涵養水源兩大主要功能。由于森林植被的覆蓋,阻擋了雨水,避免形成對地面的直接沖刷,而起到水土保護的作用。另外,森林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地表水的蒸發,利于植被及農作物生長。在一些森林覆蓋面較少的地區,因缺乏天然屏障,每年都會有大量水土流失。
在我國國土面積中,30.6%為沙漠,并且隨著環境的惡化,沙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沙漠面積不斷擴大。而在森林內,所生長的樹木都具備較強的生命力,根系普遍較為發達,能深入到地下深層,致使所生長地區的土壤得以固定。并且,森林內存在大面積的樹木植被,能有效抵擋風沙的侵入,通過改變風向、降低風速,阻擋沙丘向周邊地區移動。因此,森林具有較強的防風固沙功效,能有效緩解土地沙漠化趨勢。
眾所周知,森林溫度要比周邊地區低一些,因為森林內的樹木需要吸收較大熱量,才能完成蒸騰作用與光合作用,所以其所處地區溫度會有所下降,進而起到溫度調節功效。同時,由于樹葉的蒸騰作用較強,因蒸騰形成的水氣較多,能增加空氣的濕度,同時水氣積聚升空遇冷后,會形成小水滴,等匯聚到一定程度后,便會形成降雨,因而森林地區降水量往往高于周邊地區,有利于改善所在地區生態環境,為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森林還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被稱作“大自然的吸塵器”。通過調查相關資料可知,1 hm2闊葉林在1 d內,大約能制造730 kg氧氣,并消耗掉1 000 kg二氧化碳,其所產生的氧氣能充分滿足1 000人的用氧需求量。因此,森林被人們稱作氧氣制造廠。同時,樹木在進行呼吸作用的過程中,通過氣體交換而發揮出對有毒氣體的過濾功效。如,吸附有害氣體二氧化硫。另外,森林還有起到綠化環境、殺死病菌、降低噪音的功效。
4目前我國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面臨的嚴峻形勢
在城市環境中,大氣污染是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主要問題。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建設發展越來越快,一些工業及能源企業逐漸向城市周邊匯集,企業在生產運營中產生的大量粉塵及污染物質會蔓延至城市上空,造成市區空氣的污染,加之市區建筑密集、交通擁擠,空氣污染程度加劇,致使生活在城區的許多人因大氣污染,而感染呼吸疾病。
我國為自然災害頻發地區,因森林資源被大肆開采,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大面積的水土流失,不僅降低了水土資源的利用率,還影響到農作物的生產效益,形成了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進程。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能力有限,難以及時有效地控制當前局勢,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仍在持續。當前,我國森林資源正在快速消減,水土流失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在西北部地區,沙漠化程度加劇,當地的農林牧業發展所面臨形勢越來越嚴峻。
5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作用。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普及環保常識,加強對相關林業企業的監管,規范企業對林業資源的開采與利用行為。同時,林業企業領導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環保意識,加強對企業的管理,積極轉變生產方式,研發環保型產品。而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社會公民應該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從小事做起,積極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責任制,在建設森林生態家園、發展森林生態產業、推進森林生態文化、保護森林生態資源、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力氣、花大功夫。以生態林、防護林、闊葉林、城鎮林、村莊林、通道林等為重點,立體構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構建綠色生態家園。以大徑材、珍貴用材、竹林、木本糧油、特色花木、工業原料林和森林生態休閑等產業為重點,多點布局,大力發展林業精深加工業,積極推進產業化、合作化、標準化經營。廣泛開展“關注森林”活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促進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和知識的普及,促進企業、個人積極參與以積累碳匯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經營活動。按照“嚴管林”的要求,依法管好森林資源,鞏固和保護林業發展成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山林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林業金融體制創新,擴大政策性林業保險范圍,激發生態林業建設活力,真正達到“林農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目標。
為了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針對當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利用現代科技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其中,首先任務是轉變傳統粗放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經濟發展,將科技應用于林業發展中去,最大程度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以此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推動林業的快速發展,應進行林業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結合市場需求,重點推進原料林的發展。相關企業需積極研發新產品,實現對低層次原材料的深加工,盡可能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森林旅游業的支持力度,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環保型新興產業,來有效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林業發展上,還可進行林業內產品結構的調整,通過研發優勢產品、增加產品功效、完善產業結構鏈,來推動林業的發展。各林業發展企業應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結合當前林業發展現狀及問題,積極探討相關解決方法,并合理調整企業布局,通過優勢互補,提高林業產品的檔次,進而形成整體競爭力,擴大林業產品的市場份額。
林業發展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但人們通常以經濟效益為林業發展的重心,而忽視了其生態效益,然而在林業發展中,最具有價值的便是其生態效益?,F階段,由于林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緊密聯系,人們對林業的生態效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后期,受生態環境的影響更為明顯,由經濟發展而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為社會發展帶來了難以估測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林業發展中,必須認識到生態效益的重要作用,積極維護生態環境,處理好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實現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最大化,以此來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6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仍面臨著極為嚴峻的生態環境惡化形勢,在此情況下,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還需堅持不懈地探索。而作為林業部門及相關企業,應認識到林業生態效益的重要性,處理好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林業發展規劃,逐步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媛,劉金鳳.山區生態經濟型林業開發模式[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4).
[2]楊曄.淺析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與地位[J].林業科技情報,2014(4).
[3]趙晗,于淼.淺析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農業與技術,2015(6).
[4]郭雨民,李平.加強林業資源管理促進生態林業健康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