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品霞
摘 要:目前,數學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重重,在一些數學課堂中數學的味道漸漸在缺失,部分學子們對數學的學習也存在著明顯的抵觸情緒,數學課改的步履異常的艱難。基于以上的認識,考慮到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提出了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再創造數學教育的思想。
關鍵詞:再創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應該不僅使學生學會數學的基礎知識,還要理論結合實踐生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逐漸形成數學的理性及創新思維。本文探討了如何將再創造教育運用到初中數學教育課堂上,并且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一、循序漸進引導,分層指導再創造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階段,每個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不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無形之中給教師授課增加了難度。對于教師提出的同一個問題,學生的反應時間各不相同,反應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還要求教師采用再創造思想于課程中,如果教師掌握不恰當,課堂上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教學效果。思維敏捷、反應快捷的學生更容易適應這種教學環境,進而表現出活躍的課堂氛圍,那些大腦思維不敏捷、反應慢的學生由于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而干著急。久而久之,兩極分化愈加嚴重,形成了優等生、后進生這絕不是教師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不同的個體特征,走下講臺,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再創造思想,真正提高初中數學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鼓勵猜想實踐,加強方法指導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更多地鼓勵學生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大膽猜想,勇于懷疑一切存在的新鮮事物,正確指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演變的過程。記得一位偉人曾說過,如果將猜想、推理等應用于數學學習當中,那么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數學發明的過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數學發明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猜想、推理出數學科學理論。如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的源泉,需要教師加以正確指導,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指導方法,讓學生體會從探索到猜想到驗證到證明的過程。
綜上所述,初中生數學教育需要教師付出更多寶貴的時間加以研究與嘗試,在實踐中摸索經驗教訓。目的只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再創造學習應用到數學教育課堂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總結研究,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李渺.教師的理性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7.
編輯 韓 曉